竹荪曾受到慈禧太后青睐?竹荪又有哪些种类呢?

    发布时间:2019-07-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竹荪又叫竹笙、竹参,单从名字的叫法便可以得知其营养价值有多高,其盛产于西南地区,在贵州毕节织金街道也会经常看到竹荪的影子,通常人们会用竹荪来煲汤,做火锅。那么您知道竹荪有那些种类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竹荪的具体分类。
        竹荪的介绍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朝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所谓“清脆腴美”,大概就是竹荪特点的最好概括。
        竹荪并不被当代人所热衷,但其滋补强壮、补气养阴的功效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多了解其具体分类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竹荪的认识。
        竹荪的种类
        人工栽培的竹荪有短裙竹荪、长裙竹荪。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作者成功驯化栽培了两个新种,红托竹荪和刺托竹荪。另还有黄裙竹荪,但有毒,不宜食用。
        短裙竹荪
        短裙竹荪子实体较大,高12-18cm。菌托粉灰色,直径4-5cm。菌盖钟形,具显著网格。顶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直3-6cm,网眼圆形,直径1-4mm。 
        长裙竹荪
        长裙竹荪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色,直径约3-5.5cm。与短裙竹荪不同的是,它的白色菌幕通常有10cm以上,且其网眼多角形,宽5-10mm。长裙竹荪在古代时又称“僧竺蕈”。据传,清光绪年间,素来钟爱美容养生的慈禧太后派出亲信遍访天下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好不容易才觅得“僧竺蕈”若干,也就是长裙竹荪。慈禧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终才觅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仅仅才找到0.55克,可想而知其珍贵稀缺程度。
        长裙竹荪生长较快,个体大且产量高,是一个很好的栽培品种。短裙竹荪生长较慢,因此栽培时生长周期较长。
        红托竹荪
        红托竹荪是一种清香型高档食用竹荪,具有朵大、肉厚、外观好、鲜嫩脆爽的特点。红托竹荪是已知竹荪中品质最好的一种,而织金红托竹荪又数其中之最。
        荆托竹荪
        荆托竹荪子实体较小,其形态近似长裙竹荪。菌盖近钟形,高2.5-3.5cm,宽2.5-3cm,薄而脆,网格呈多角形。菌柄较长,菌托白色或浅灰色,后期渐呈褐色或稍深。
        对于竹荪的种类,就为大家分享完了,其大的方向分为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人工培育的有红托竹荪和刺托竹荪。(来源:今日头条 故人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