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菌业先锋

    刘占军:矿工变身“菇农”

    发布日期:2016-12-28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找门路
      2015年5月,双鸭山矿业公司实施主辅分离,主业自顾不暇,辅业更是寸步难行。可除了挖煤、卖煤,还有什么就业的门路?上哪儿去赚钱啊?
      听说辽宁营口鲅鱼圈需要大批用工人员,就跑去联系,结果员工嫌工资不高,去掉路费、吃住不剩啥,这件事搁了浅。
      “要是能有人到双鸭山来投资就好了,咱们的员工守家在地,多少也有账可算。”
      当时辅业总公司主管生活服务和创业培训的副经理刘占军,在最短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安置员工再创业作为头等大事,四处咨询信息,寻找创业项目。
      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党委书记向他介绍,他们乡从浙江丽水引进了花菇种植项目,经过试种,没有亏本,农民们赚到钱了。
      浙江丽水号称“花菇之乡”,丽水市庆元县一位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建了黑龙江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生产的花菇大部分出口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小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而且种植、销售一条龙,基地就落户在岭东区上游休闲农业观光带。
      刘占军想,人总得要吃饭吧,即使鲜菇卖不掉,干了之后还可以再销售,损耗小、便储藏。煤炭企业由于产能过剩,由一产逐步向二产递进是市场趋势,这种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方式符合人员密集型企业特点,可以安排一部分职工。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双鸭山矿业公司领导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先是宣传发动。把8个辅业分公司负责创业开发的人员和职工召集起来,到基地参观考察,现场品尝花菇,大家普遍认为口感还不错。然后是培训。在借来的会议室里,请来的大学教授、技术员向煤矿职工们传授花菇种植技术,从一个菌棒开始,讲到维护、出菇、采摘。
      “5~10月是出菇期,每个菌棒能出菇1.4~2斤,此时正是南方高温期,我们利用反季销售抢占市场,其余时间还可以找点创业门路。”为了带动员工转变观念,刘占军第一个报了名,让自己的爱人来打理。参加培训的400多名职工中,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有政策托底,有技术指导,有买方收购,实在不行就赔个力气呗,干吧!
      种花菇
      一个菌棒4元钱,一个棚子至少要7000棒,就是2.8万元,资金在哪呢?企业经济形势不好,职工手里没多少积蓄,最好能联系到无息贷款。
      刘占军又开始跑,找人事局、就业局。就在这时候,煤矿职工种植花菇的愿望得到双鸭山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搭建起46个大棚,专门供煤矿职工使用,又向双鸭山矿业公司支付一笔失业保险金,矿业公司由此拿出了菌棒款。
      6月3日,正式入棚、育棒。这中间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技术、管理的磨合,经历了等待出菇、质量检验等一系列的考验,经历了员工转行带来各种情绪的波动。
      为了掌控好花菇种植经验,刘占军和种植花菇的员工24小时不敢离开大棚半步。因为入棚晚,今年总共出菇两批,由合作方统一收购,一个棚子最多挣了3.1万元,种植户张秀坤、曲天德等人乐得咧开了嘴。眼看着种花菇能挣到钱,还有职工要加入进来,刘占军就把自己的大棚让出来,让爱人回了家。
      再大干
      9月,省长陆昊关心煤矿职工转岗分流再创业,专程到岭东花菇基地,与改行种花菇的煤矿职工亲切交流,了解种植、销售等具体情况。
      基于今年的种植经验,特别是有省委省政府对煤矿职工转岗分流再创业的高度重视,有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支持,辅业总公司明年还要继续扩大花菇种植面积,争取扩大到200个大棚。
      “我们要把花菇基地建成一个精准扶贫的基地,一个安置职工的基地。下一步想尝试自己制菌棒,让成本降下来,也让更多的职工融进来。”这是刘占军的“花菇之梦”。
      回顾这一年的创业之路,刘占军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在一起奋斗,我们是在一起战斗!”没有坚定的信心,花菇种植走不到今天。实践证明,双矿职工除了挖煤,还能闯出一条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