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菌业先锋

    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深化合作 产业富农“授人予渔”

    发布日期:2017-01-10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返乡创业,立志带动耳农致富
      四川通江,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通江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合食用菌的生长,也是银耳的发源地,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对营养健康的生活饮食越来越重视;通江银耳日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银耳市场也逐渐火热起来,越来越多的通江人回到了家乡开始种植银耳。
      2012年,在外打拼的通江县龙凤场乡人陈彬回乡创办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陈彬很快便投入3000多万在陈河乡、诺水河镇和周子坪村建立了银耳基地。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陈彬的公司发展小有所成,“裕德源”品牌赢得了不错的口碑。然而,这距离他返乡创业的初衷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的理想是,通过企业带动,让通江银耳价值回归,让耳农不再守着金饭碗哭穷。”
      陈彬通过调查发现,零散的耳农普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生产方式粗放,缺乏种植技术指导,只凭经验,重量多过重质,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银耳销路难保证,大多靠经销商上门收购和自我推销,缺乏统一的销售渠道,曾有耳农收获80斤成品银耳却无法出手的现象发生;三是受外地廉价代料银耳的冲击价格上不去,卖一斤银耳的价格和裕德源产一斤银耳所需要的青杠树耳棒成本差不多,成本和价格严重倒挂,基本属于用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换取现金,原生态自然环境生长的优质银耳却卖不出好价钱。“这些因素,都大大打击了耳农的种植热情,导致种植银耳逐渐退出老百姓的首选。”
      试水合作,提升种植户收益
      2016年,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陈彬的裕德源生态农业公司与巴中市烟草公司和通江县政协一起,与通江县涪阳镇石龙寺村成为了扶贫联系单位,由裕德源生态农业免费为帮扶对象提供银耳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并负责产品的回购。目前,裕德源生态农业正在和巴中市烟草公司(专卖局)探讨成立扶贫基金,并成立专项子基金“银耳产业扶贫基金”,由子基金为帮扶对象提供银耳菌种、搭建耳堂及设施设备等生产资料和资金支持,同时保证子基金投入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陈彬表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实施户户培训计划和人人种植工程为载体,提升银耳产品附加值,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引导农户从“重产量”到“重品质”,改变老百姓种银耳不赚钱的现状,减少留守现象。
      通过一年的试水合作,成效显而易见。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石龙寺村38户银耳种植户收获银耳超过1000斤,收益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深化合作,产业富农“授人予渔”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巴中将着力做强产业支撑,全力推进绿色价值再造,加快构建三产联动的绿色产业体系;2017年的工作安排也提出,将持续培育绿色农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抓好通江银耳等特色农产品品质认证,建立生产、加工、营销标准体系,提升巴食巴适等品牌效益和市场美誉度。对此,陈彬感到非常振奋。
      “普通农户种植银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房前屋后、零散空地的树荫下,完全自然条件下生长。而且购买菌种政府有补助,耳棒等原材料可就地取材,成本较低。”陈彬表示,加深与农户的合作,扩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的覆盖范围,必将大大提升银耳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优质通江银耳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提升“通江银耳”的品牌附加值,进而达到增加农户收益、带动农户致富的目标。
      “产业扶贫、产业富农,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陈彬告诉记者,下一步,裕德源生态农业公司也将继续深化和扩大与农户的合作,争取到2020年实现自己初定的理想目标,“让通江银耳价格向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