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山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日期:2017-12-09 来源:中农富通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以温饱为首要条件,更多的是考虑食品安全以及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植物性蛋白和营养要素来源之一,其保健药用价值倍受重视,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朝阳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在“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常明昌教授带领下,先后组建了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特派员创业链。
    据了解,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7项,有12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得专利授权4项,制定5项地方标准,出版著作15部。在全省3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科技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6亿元。特别是吸引以前从事煤、焦、铁和地产等行业的企业转型进入食用菌产业,带动、扶持了31家工厂龙头企业的发展,投资过亿的企业有6家,上市企业2家,使山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在全国率先开创食用菌专业人才本科教育,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省乃至我国食用菌产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技术研究成果:
    1.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完成,2014年8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通过对杏鲍菇培养基水分含量和子实体产量相关性变化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培养基初始水分含量指标与子实力生长期风速与风量的控制阈值,使杏鲍菇产量明显提高;通过把瓶栽直生法技术首次应用在白色金针菇袋栽催蕾上,比传统袋栽再生法产量明显提高。
    该成果主要技术已经在晋城市、临汾市、晋中市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累计生产白色金针菇19500吨,实现销售收入21768万元;累计生产杏鲍菇13800吨,实现销售收入14410万元,利用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业废弃物4万吨,直接带动2000多人就业,使山西省工厂杏鲍菇和白色金针菇生产达4500万袋的规模。
    2005年常明昌团队在大谷、泽州建立基地,率先在山西实现了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2 . 银耳工厂化高效生产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和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完成,2014年12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筛选出了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银耳优良品种,确定了栽培种的最适菌龄,并对银耳菌种制备、基质配方、环境调控、出菇工艺等关键生产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实现了银耳共产化生产。
    该项成果主要技术已经在山西省太谷县、泽州县工厂化企业推广应用,累计生产鲜银耳676吨,实现销售收入841万元,新增利润551万元,累计利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麸皮等农业废弃物800多吨直接带动80多人就业,辐射带动200余人就业。
    3.稀菇类姬松茸、茶薪菇、黄伞、灵芝的开发和利用
    该成果由山西农业大学完成,2014年8月通过山西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通过添加0.5%EM菌液、菌种撒播、覆土等方式,使姬松茸生物学效率提高了12%;以北方丰富的果枝为主料,使茶薪菇平均生物学效率提高了35%以上;采用菌袋后熟管理、搔菌催蕾、无纱布保湿、弱光刺激、菌棒半覆土出菇模式,使黄伞生物学效率提高了20%;集成了灵芝的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研究成果已在晋城市、大同市、晋中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生产灵芝、黄伞1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用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业废弃物1万吨,直接带动500多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北方绣球菌工厂高效生产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完成,2014年12年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筛选出以华北落叶松为主料的绣球菌工厂化生产优良配方,通过栽培基质配方优化、含水量控制、大菌条件优化、生产工艺等研发,集成创新了绣球菌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并且以小鼠H22移植性肿瘤为模型,研究了绣球菌多糖的抑菌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绣球菌多糖对于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抑瘤效果明显。
    该项成果的主要技术已经在山西省徐清县工厂化企业推广应用,累计生产绣球菌5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4800余万元,利用农业废弃物1600多吨,直接带动100多人就业,辐射带动600余人就业。
    2013年在我国北方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绣球菌工厂化生产(清徐县太和基地)
    5.黄土高原北虫草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完成,2014年8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为筛选出发菌期短、产量高,适合于北虫草产业化栽培的优良品种。采用菌种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斜度层架盒式栽培模式,使北虫草平均生物学效率明显提高,建立了北虫草的高效立体栽培技术体系。北虫草栽培的生产成本降低了40%,生物学转化率平均达到117%,比传统模式提高了28.5%,产量达到350g/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以土代料栽培食用菌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完成。该项成果包括筛选适宜加土栽培的食用菌菌种、加上种类与加土用量、覆土材料及高产原料配方和在栽培鸡腿菇过程中,对培养料处理、发酵条件、菌种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措施。
     山西农业大学大鹏地栽鸡腿菇产业化技术
    7.食用菌一体化生产技术
    该技术由山西农业大学完成。该项技术以大容积栽培为条件,在同一地点(节能栽培室内)完成灭菌、接种操作、发菌和出菇管理。大大简化了传统生产工艺,实现流程化作业、高效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