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林程

    高淑敏

    丁强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低温型珍稀菇类反季节(夏季)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7-05-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低温型珍稀菇,一般指的是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在8~18℃,具有良好商业栽培价值的菇类。目前国内人工开发栽培的有白灵菇、杏鲍菇、滑菇、榆黄蘑、白金针菇等等。它们大多富含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食味鲜美,部分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这些菇类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低,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夏季气候昼夜温差大的这一区域优势,组织生产低温型珍稀菇类,可以填补市场空白,能获得比正常多1~2倍的经济效益。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栽培技术的3个重点。
    一、选准栽培季节适时制袋
      甘肃张掖市乐民县平均气温大于0℃出现在4月上旬,结束于10月下旬。这一期间通过控温可使栽培设施内气温保持在10~20℃。因此,选择栽培季节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所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一年生产一季或是二季,以此把握何时制种、何时做袋。如:生产杏鲍菇时可选择在3月初制作栽培袋,通过适当加温发菌养菌于6月底结束生产。8月初制作栽培袋到11月底结束生产,一年生产两季。生产百灵菇、滑菇时,因其菌龄较长,可选择在4月份制作栽培袋,于10月底结束生产,一年只生产一季。应注意如果选择一年生产两季,因时间紧凑,第一季栽培袋的接种时间不可迟于3月底,否则第二季的出菇季节将被推迟,后期需适当加温。
    二、建造合适的栽培棚(室)
      建造适合低温型菇类生产的棚(室)是栽培的关键,应具备以下条件:保温保湿良好,便于通风换气,能抗风雪(雨)压,管理方便等。在本地建造菇棚(室)时首选的是半地坑式塑料大棚,其次是房舍、地沟、防空洞等。半地坑式塑料大棚是日光温室和地沟的组合,不仅具有控温控光方便,保湿容易,单棚栽培面积大,便于管理等优点,而且造价也低,适于推广普及。当然,这与所栽培的品种也有关系。如果栽培子实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的品种(如白色金针菇)时,则应首选防空洞。在本地防空洞一般位于地表下10m左右,这里常年温度保持在6~13℃左右,是金针菇生长的良好环境。栽培中注意通风换气即可。
    三、把握关键栽培技术
      1、选菌种
      优良菌种是能否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因此在选择菌种(株)时一定要详细了解菌种(株)的生物学特性,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温度适应范围广、抗逆抗杂性强、高产优质的1-2个作为主栽品种,选择2-3个为搭配品种以尽量降低栽培风险。对新引进的菌种(株)在大面积栽培前一定要作适应性出菇试验。
      2、温度控制
      因为是夏季反季节栽培,所以能否使栽培棚(室)的温度与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最大程度地相一致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温度控制有增温和降温两层含义:当菇棚(室)内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通过撤去遮阳物增加光照、生火墙、通入热蒸汽等方式升温。当菇棚(室)内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则通过悬挂遮阳网、覆盖草帘子等减少太阳辐射,向地面、空中、覆盖物上喷洒自来水降温,夜间打开通风口,门窗散热等方式降温。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措施,在本地子实体生长阶段菇棚内的气温能控制在8~20℃。
      3、技术配套
      整个生产过程中只要妥善地处理好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关系,尽量创造一个适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就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
    来源:《农业新技术》作者:张爱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