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罗太勋

    高保全

    吴广珍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论食用菌技术之“险处有道”

    发布时间:2018-11-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人皆谓“虎穴取虎子,富贵险中求”,然其求取必有其“道”,一丝一毫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不可怠慢。“暑伏”乃夏热之最,在这个风尖浪口上,食用菌市场,尤其香菇市场呈现了供应缺口,亦算是给食用菌价格一个满血复活的机会,在机会面前,菌业同仁的内心热血按耐不住“高价位”的撩拨,于是各自拿出“十八般武艺”放任一搏,多数同仁铤而走险、“盲修瞎练”导致血本无归,少数同仁“心怀诡计”、切中要害,成为夏季伏天出菇的赢家,不得不承认“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就香菇而言,能不能成为“伏天出菇”的赢家,就要看注水时间段的气候条件和棒体菌丝情况了。气候可以应机而动,选择适宜的低温时间点进行催菇即可,而菌棒的菌丝情况就有“文章”可说了,好多菌业同仁往往侥幸赢得了“伏天出菇”的壮举,却因匹夫之勇失掉了菌棒全部―菇出了,菌棒也报废了。这样因小失大的案例几乎年年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菌丝崩溃,菇何以存焉?故无论出菇与否,必须保证棒体的完好与菌丝的健康。尤其夏阳酷暑,其菌棒须内养菌丝,外修菌皮,内外兼修,方可夯实香菇丰产之基石。

    “伏天”出菇是步“险棋”,然险中有“道”。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道”的论述,臆在“道”之开花与结果。

    一、水能养菌,亦能毁菌――论水温之重要性

    先引入一个概念――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自然界的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换句话说就是水的储热能力最强,既不轻易升温也不轻易降温,常作为保温介质,其比热数值为C=4.2×10三次方J/kg.℃,其能量公式为Q=C水×m×△tQ表示加热某物所需要恩能量,C表示被加热物体的比热容,m表示被加热物体的质量,△t表示被加热物体温度的变化值,不难看出,比热容与温度变化值为反比例关系,同样热量的前提下,水的比热数值较大,则水温发生的变化不明显,夏季注水或浸棒后,菌丝一时间擭取了大量的水,也就一时间将命运押给了水温,如果菌棒没有出菇,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将水疏通掉,一旦棒内囤积之水达到了菌丝高压警戒线,在28℃以上,则其温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降下来,这样菌丝在较高水温的持续煎熬下必然走向衰竭或死亡。

    而另一种情形是菌棒在低温时间点注水催菇。低温水(相对低温)充满了菌棒,在它“折扣”了菌丝温度,迈向出菇最适温度的过程中,大概有8℃左右的温差时间,至少几个小时,足以让菌丝经历足够长的变温刺激,实现结实出菇了。比如:17℃的水充满了20℃的菌棒,在迈向25℃的最佳出菇温度,要经历8℃的温差拉力,而水的比热属性足以让这种拉力时间变得有“筋道”,这样便创造了结实条件,让出菇变得水到渠成。所以要实现“伏天出菇”,一定要让健康的菌棒与低温水相遇(相对低温),不早亦不晚,在低温(相对低温)的天气,合适的时间里,恰如其分,终得出菇,令君满意。

    总之高温天气,须严格把控好水温应用,守不好会伤菌,运用好又可出菇,其比热属性决定了它的诡异角色,可能是魔鬼,也可能是天使。

    二、轻亦死菌,重亦死菌――论“注水”轻重之把握

    对于菌丝而言,水是有氧呼吸的基本原料,菌棒含水量增加,新陈代谢越旺盛,则呼吸作用便越大,当达到最适含水量后,菌棒含水量过多,导致菌丝细胞无法充分与氧气接触,造成了厌氧环境,同时随温度的升高,厌氧菌大量滋生,产生了诸如酒精、乳酸等有害物质,其积累一定程度,使得菌丝呼吸强度减弱、终止,甚至死亡,此消彼长,菌棒便崩溃瓦解。

    经验丰富的老菇农在夏季注水出菇的过程中,采用“少量注水法”出菇,但少到什么程度,却又陷入模凌两可的“粗值计算”,这又得与当年的“伏期”出菇阶段的低温持续时间,大棚降温设施和棒体出菇潮次息息相关了,因为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出菇的大概产量,进而决定了注水重量。总之,最后菌棒含水量须回归原重30%左右,保证棒内菌丝细胞结合水的完整性,以维持菌丝正常的生命状态。含水量低于30%,菌棒即便外形完好,通体干硬,无一丝毫溃败迹象,但棒内菌丝细胞自由水流失,结合水抽离,香菇菌丝细胞亦随之消亡。因此,那些轻飘飘的菌棒,貌似完好,实则或许成为几近干死的残躯,再注水,棒体发软变散,即使出菇也是菌棒残存的菌丝在耗尽最后一丝元气,长出羸弱的胎子。我们往往问责于菌种质量差,菌棒木屑没有后劲,菌丝退化,没加营养素等等,其实已张冠李戴、颠倒是非了,其原因在于我们保住了它的身体却丢了它的命――我们养住了菌棒,却养死了菌丝。菌丝在含水量低的状态下,虽然能提高热缓冲能力和抗热能力,但含水量过低,菌丝维系不了细胞的代谢功能,必然衰竭退菌。

    还有一种现象,好多菇农发现菌棒越夏后,“好”菌棒坏死,局部溃烂的菌棒还能出点菇,就是因为局部溃烂的地方虽是菌棒病处,但却能为即将干死的菌丝留住些水汽,使菌丝在水汽处大量聚集,“合力”越夏,时机(注水)一到,必然重见天日,孕育出子实体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似乎香菇菌丝和杂菌也在演绎着“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的命运哲理了。

    三、棒落杂菌、棒生虫害――论菌皮之伤

    很多种植能手在菌棒注水或浸水的技术把握上,皆能做到恰到好处,但对菌皮的处理和保养方面却往往掉以轻心。尤其香菇菌棒采用免割袋技术后,很少再有种植者考虑出菇时的棒皮干死问题,尤其0912215等短菌龄品种,不用考虑转色也能出菇,比较“省事”,渐渐地菌棒转色离栽培的技术范畴愈来愈远了,有的菇友不再理会“转色”,有的菇友尤其是新手已不知转色为何物了。

    所谓转色是指香菇菌棒即将成熟,通过人为调控,其温度、湿度、光照和换气等条件,使棒体表面气生菌丝倒伏并分泌色素,色素积累一定程度形成一层保温,保湿,抗杂菌等多功能的棕褐色保护膜,而如今膜被免割袋取代了。然而,免割袋脱离了菌棒本体,会随着出菇茬次,渐递剥落,有时仅舒蕾都会被破坏的遍体鳞伤。可算是每出一个菇钉都将意味着菌棒掉了一块护身的皮,大多数菇农盯着菇却忘了棒,一个劲儿地将菇透光激白或通风催花,却忘了掉皮之处安好否?最终导致掉皮处的菌丝风干死或被杂菌侵染,或被虫害攻击,尤其在夏季伏天的酷热环境下,体无完肤的菌棒表皮成为高热环境,杂菌和虫害的众矢之的,此时出菇也好,养菌也罢,都会在夏季过后的第一次注水中尽显病状:

    星狄夜蛾,其幼虫啃食香菇菌棒菌丝,破坏菌皮及菌丝的扭结,或在棒体上排大量之粪便污染棒体。

     

     

     

     

     

     

     

    双线蛞蝓,其携带和传播病害,咬食香菇菇体,造成孔洞和缺陷,其黏液覆盖生长点,招引各种杂菌,引发菌棒多种病害。

     

     

     

     

     

     

     

     

    菌蚊,成虫栖息在培养料或子实体表面,幼虫危害严重,喜欢群居而取食培养料及菌丝体,可把菌丝咬断吃光,使培养料发黑变臭。

     

     

     

     

     

     

     

    ……

    ……

    可以说一个夏天过后,忽然满棚皆是各种小动物和杂菌,极大丰富了菌棚的生态链,子实体与菌棒成为这个生态链的一个被蚕食的位点,很多人又将这些“灾难”成因归咎于大自然气候或所谓的“命运”,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菌棒的某个或某几个部位失去了菌皮保护,自然易被外界“弱肉强食”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那就还得回归到转色话题上,首先用高压雾状喷枪将菌棒冲洗干净,主要将免割袋未覆盖到的部位和菌棒扎口处的免割袋聚褶部位强力冲洗,除掉其部位上的杂菌和虫害,露出菌丝,并保持棚内湿度,连续几天这样的操作,直到“病患”菌丝处产生一定量的气生菌丝,此后即可进行通风转色管理,实现菌皮再造了。这样,菌棒通体无杂菌,无霉变死角,身体强壮,便可以“百毒不侵”注水出菇了。

    如上等等一系列的操作“麻烦”而又冗杂,反反复复注水放水,一遍遍地喷水净棒,多少人嫌麻烦,亦有多少人冷嘲热讽――理论没用,我就实干。可知实干并非蛮干、愚干,凡事皆要因由具足,按客观规律办事,方可避险。食用菌生产本身就是由无数琐碎的操作构成的事物,“无数多余”的操作可能一次都不能少,反反复复的步骤可能一步皆不可弃。“多余”练就了实干的基本功,“反复”为各环节技术指标保驾护航,“耐烦”不仅锻造了技术也构成了食用菌的艺术匠气,可以说如此一系列的“重复”便是食用菌“工匠精神”之母。尤其在炎热夏季,属于霉菌、虫害的高发期,做为菌人,要精耕细作,享受“重复”、拒绝“省事”,才能以“道”抑“险”,成为食用菌行业里的常胜将军。

    食用菌技术员“跳槽”频繁,背后原因竟如此心酸……

    当前,食用菌行业面临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技术员...

    2022-08-15 13:20:31

    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

    用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我国农技人员...

    2019-02-17 16:26:27

    食用菌废料变废为宝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食用菌废料处理成为当下广大...

    2017-05-22 15:38:23

    给初入食用菌行业栽培者的几点建议

    1、多学、多看、多问,掌握好食用菌的基础知识。在食用...

    2014-12-24 10:02:17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