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朱斗锡

    闫宝松

    林海清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春栽香菇提前制作菌棒的利弊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编者按:中国香菇产业高速膨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者”和盲目投资者,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脱离模式规则的探索性异常现象和问题。随着袋栽香菇产业的快速扩展,规模产业区的木屑原料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尤其是栽培规模和栽培数量最大的春栽香菇主要产区,以木屑原料配方为主的栽培地区的菇农在12月份就开始生产春栽菌袋了。也有不少人对提前制作香菇菌棒产生顾虑,却找不到合适的本文针对网友提出的提前制作香菇菌棒的利弊关系问题,请商务网专家团的闫新发老师予以解答,供读者参考。

     

    1.关于春栽香菇的概念及其栽培时间的设计

    目前,西峡模式和全国各地一样,采用木屑原料袋栽香菇,是把代料香菇代替木材的配方用于袋栽香菇的木屑原料为主的配方。

    春栽香菇的定义是春栽,春栽的最佳时间是立春之后的自然气温平均15℃2~3月份,有利于菌种萌发,发菌和培养菌棒,达到安全越夏的菌棒质量条件,就是菌棒发满菌丝,进入转色过程的平均气温在20±5℃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春栽最佳时间。这个时间的安排主要是以发菌时间、转色时间、越夏时间和出菇时间长度与选择的香菇菌种的菌龄密切配合,达到出菇产量最佳状态。

    2.春栽香菇原料质量与产量关系分析

    春栽木屑原料颗粒大小,同样是按照栽培时间长度和出菇时间,可以提现香菇菌种和菌龄的产量最佳条件,木屑颗粒厚度2~6mm,大小8~12mm的木屑原料可以使袋栽香菇的原料转化率达到最佳出菇产量80%~100%。这样的春栽工艺程序的实际产量就是西峡模式”2000年前后的3~4潮出菇基本产量是,17×55cm栽培袋每袋干品总产量(包括菇柄)达到2两半(2.7斤:0.25×100%92.59%)。

    因为栽培规模和栽培技术的扩展,人均管理2000~3000个的规模扩展了10倍以上,其中的栽培袋扩展到18×60cm甚至更大,木屑原料粒度放大到直径25mm以上,虽然栽培袋扩大了,因为木屑原料也扩大了,接种的时间由原来的2月下旬至3月下旬提前到元月份甚至更早,而目前的每袋出菇4~6潮的干菇总产量(包括菇柄)只有2两左右。分析其中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提前71~2个月接种,延长了菌丝体消耗培养料的营养时间长度,按照每月一潮菇的平均值推算大约消耗20%左右的营养成分,二是原料颗粒放大,出菇3~4潮增加到4~6潮菇仍然还有剩余木屑原料残留现象,因为延长出菇时间和残留木屑大约减产15%18×60栽培袋装入干料3.2斤按照90转化率是2.88两,减去35%的损耗,实际产量不足2两,只有1.88两,实际转化率为3.2:0.188×100%58.75%

    经验数据推理说明,春栽香菇的菌棒生产时间提前和木屑原料颗粒放大对单袋产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产量与效益关系。

    所以,提示广大菇农,春栽香菇的栽培时间不适宜随意提前,如果需要提前储备原料,可以存放晾干的原料,或者是把秋季或冬季购买储备的木屑原料直接浇透水存放越冬(需要注意浇水不透的容易发酵发热而消耗营养),在2~3月份抓紧时间生产。

    3.春栽香菇菌棒制作时间推迟的利弊关系

    如果春栽香菇的栽培时间推迟而制作太晚,首先是引起传统栽培技术模式、管理技术方法的改变。因为春栽香菇从接种、发菌、转色、越夏、出菇的月份、节令、季节气温适宜每个工艺程序的巧妙结合都是经过周密设计和生产时间安排的,栽培时间错过了设计模式的时间范围,不仅是发菌、刺孔、转色、越夏管理等工艺程序及其管理方法都会紊乱,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管理技术疑难问题。例如刺孔尤其是放大气就会因为时间推迟到高温季节而严重烧菌,或者是转色期推迟到超过16~28℃的季节,高于28℃以上的夏季不会转色而成为白棒子给出菇管理带来疑难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两个突出的技术模式、管理技术、调控技巧由于菌棒生产时间的推迟而改的问题。

    栽培时间推迟的主要是栽培数量增加的相互关联因素。在最近几年的西峡县技术升级培训指导期间发展,已经有部分种植户的接种的时间推迟到3月底以后,菌棒发满菌丝的时间延长到6月份以后,因为进入高温季节,有的刺孔出现大量坏袋,或者引发批量烧菌;有的导致菌棒转色期不会转色,不转色菌棒越夏之后因为越夏失水而不能进入正常转色管理状态,又容易引起白棒子出菇或者因为没有转色菌皮而产生爆菇现象。

     

    4.改换品种提高出菇产量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西峡模式春栽香菇的当家品种9608”属于中温偏低菌株,它的菌龄是150~180天,出菇中心(敏感)温度是14~16℃,所以在发菌期、转色期的月份气温高于18℃以上,在越夏前后的气温不会引起自由出菇,它的菌龄不足也不会出现自由出菇现象。而在西峡县的规模产业技术服务中发现,有不少菇农自由选购没有经过实验的香菇菌种,在春栽时间段进行栽培,经常发现发菌期自由出菇或者8月份就提前出菇的早产香菇现象。

    如果需要改换品种,需要根据菌龄和有效积温的月份推算最佳接种时间,缩短养菌时间长度,有利于提高出菇产量。例如选择120天左右的品种,在4~5月份接种,直接上架,发菌越夏,减去7~8月份的高温休眠期,8月底进入刺孔、转色和出菇过程的出菇产量可以提高15%以上。改换品种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出菇中心(敏感)温度范围要安排在不适宜出菇的月份或节令时间,防止节令气温变化引起自由出菇现象。需要注意问题是高温季节接种方法以箱式接种或者按照箱式接种原理进行“无菌化”工艺程序控制,是保障菌棒无污染成品率保障基础。

     

    5.冬季接种仍然需要采取“无菌化接种”措施防止杂菌污染

    春栽香菇提前接种,不仅仅是防止木屑原料供应不足而影响菌棒生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菇农的菌棒生产经验中的“冬季接种杂菌少污染率比例少”的经验。然而,在我见到的几个塑料大棚“赶超市模式接种”(见附图2)的栽培户,都有不同程度的杂菌污染比例,轻度污染的不少于20%,重度污染的超过50%以上的坏袋比例。所以需要提醒塑料大棚接种,同样需要对人体衣服、鞋袜、头发、肌肤、呼吸和出入接种环境携带自然空气的污染杂菌因素。搜索“食用菌塑料吊棚接种染杂因素与防范措施”,参照处理污染因素。另外一个是深冬季节接种要防止死穴,因为菌种在5℃以下不会萌发新菌丝,尤其是接入的香菇菌种在超低温天气,超过6~7天不能萌发菌丝体,就会被干冷空气抽干水分而死亡。2012年西峡县深山乡镇元月份接种的袋料死穴概率超过20%,个别深山村的死穴“回锅”概率超过70%,损失非常严重。

    6.综述

    6.1.当地推广的技术模式设计规范性随意改变需要“实验性代价”。代料香菇栽培技术模式的设计与推广,都是由各地区的专业科研单位和全国知名专家共同研究,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和24节令的气温变化规律,适宜栽培模式的每个生产工艺程序管理技术规范要求的不同阶段的生产管理质量状态稳定性,以及推广技术模式的统一性、同步性、规范性、经验性固定概念的稳定效果,每一次改变,都要付出相应的劳务代价、投资代价和投资风险。

    6.2. 代料香菇配方规范性标准关系产量和投资效益。各地香菇产业模式的春栽、秋栽、夏栽模式统一配方的确定和推广,最少需要经过3~5年以上的实验、验证、总结、推广服务关键技术指导等等,无论是原料质量或生产工艺程序及其栽培模式的时间确定,都与管理方法、效果、产量、效益密切相关,任何随意改变原料配方、栽培模式的时间,同样需要付出意想不到的的劳务代价、投资代价甚至于投资风险。因为每个地区的配方和模式的设计与确定的产量关系都是通过数年的规模化产业验证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例如西峡模式标准木屑原料配方比例的木屑颗粒12~14mm、比例78%,麸皮用量20%,石膏和蔗糖各1%是保障每袋17×55cm栽培袋出菇总产量0.25市斤的基本保障数据是经过1994~2004年的规模产业研究、验证的结果,同时也证实了改变配方比例和原料质量的产量下降的大量经验总结,所以改变配方质量和栽培时间,同样存在更多问题和相应的技术风险因素。

    6.3. 香菇生物学特性复杂,改换品种需要谨慎。

    一是菌龄误差:与当地气候特征的误差时间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出菇时间无限期推迟到错过季节甚至跨过年度,造成管理技术疑难问题。目前的香菇菌种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中的突出特点是菌龄标称时间长度从60天到240天以上,从接种到出菇的菌棒培养过程的时间长度误差是2~8个月的时间差,而引进各地的地方气候特征的变化,又把它们的数据予以无限制扩大,例如低温地区或者低温季节栽培的效果,就会把70天菌龄延长到150天甚至更长时间。

    二是温型误差:选择没有经过实验、应用、推广过程的新品种,普遍出现了带给盲目引进新品种实验者,造成沉重实验经费的代价的案例到处可见。所以,无论是种植新手或者是老手,都不可盲目扩大新品种引进的投资幅度,遵循引进、实验、验证、总结、推广的规则可以有效避免投资风险。

    以上简单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闫新发,2018.12.5.

     

    主要参考文献

    [1]姚淑先,张寿澄,花菇栽培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月版第55页。攻头保尾控中间,消毒灭菌,5682

    [2]贾身茂 王华 康先坡,泌阳花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月版:污染杂菌原因及防止措施,114-123

    [3]丁湖广,香菇室外袋栽优质高产技术,福建省古田县科学技术协会,古田县食用菌协会,19924月版22页中配方。

    [4]王立泽 叶家栋 游庄信 李亚光,食用菌栽培,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

    [5]丁湖广,香菇袋栽新技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月版   第110-123页中108-123

    [6]杨瑞长 中国香菇栽培新技术。金盾出版社1998.856页杂菌防治,59细菌、霉菌排除,172病害及防治

    [7]闫新法  闫晓笛 提高袋料香菇效益的技术措施。《中国食用菌市场》报2003.10.256)版

    [8]闫新法 “西峡模式”袋料香菇规模效益分析。《食用菌市场》20048):10-11

    [3]闫新发、马宗武、于永洁,开封地区袋栽香菇的研究报告。《食用菌市场》200410):2930

    [9]闫新发 马宗武 于永洁 开封地区袋栽香菇的研究报告;“无菌操作接种”(《食用菌市场》200410):42~43页)

    [10]闫新发   中国农函大南阳分校《食用菌栽培》教材,河南省南阳地区科学技术协会19908月版下册第9

    [11]闫新发 韩国花菇培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食用菌市场》20083):70-71

     

    香菇的栽培方式及品种介绍

    1.栽培方式和工艺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

    2014-08-13 09:35:39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