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1)
    毛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常称为白霉,又叫黑霉、长毛霉。其菌丝体无横隔,贯穿整个生长的基质。它是平菇、蘑菇、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杂菌。受污染的培养基质,初期在表面形成灰白色菌丝,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菌丝,几天就能占领食用菌生长的整个空间,后期在菌丝表面形成许多黑色分生孢子。
 毛霉在稻草、堆肥以及植物残体上均可生存,孢子成熟后随气流传播,培养料、接种室等消毒不彻底,或不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制种,均有被毛霉污染的可能。基质表面只要湿度合适,孢子就能萌发长出菌丝,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成长快、蔓延迅速。
 食用菌生产中要预防毛霉菌侵害应采取综合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培养室周围及栽培池清洁,及时处理废料。
 2.接种室、菇房要按规定清洁消毒。
 3.制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灭菌彻底,袋装菌种在搬运等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防塑料袋破裂。
 4.适当提高培养料的pH值,在拌料时加1%~3%的生石灰或喷2%的石灰水,可抑制杂菌生长。
 5.用干料重0.1%的甲基硫菌灵拌料,防治效果更好。
 6.菇床培养料上发生毛霉时,及时通风干燥,将室温控制在20~22℃,待杂菌生长受抑制后再恢复正常管理。
匿名   回答于  2020-06-03 09:26   
我来回答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