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木耳生产从1400多年前的“原木砍花”开始,采用原木木段栽培。木段栽培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木段栽培达到顶峰,曾造成了东北、华北林区森林毁坏的严重危机。九十年代初,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研发推广成功,结束了我国原木木段栽培黑木耳的历史,以木材加工的锯末、枝丫树头、藤条灌木、果蔬修剪枝条等等粉碎的木屑为主栽培黑木耳,大大节省了木材资源。
采用木屑为主的代用料栽培黑木耳30多年过去了。随着黑木耳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其栽培技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因黑木耳生产效益驱使,全国黑木耳栽培数量迅猛激增,栽培区域不断拓展。近年来,全国很多贫困地区纷纷把它纳入扶贫攻坚规划。随着黑木耳栽培区域、规模和数量的扩大,黑木耳栽培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木屑,越来越短缺。很多地方面临价格上涨、资源枯竭、发展受限,出现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发展矛盾对立等问题。
据统计预测,到2020年全国每年黑木耳生产将突破260亿袋,年鲜产量突破1300万吨,所消耗主要原料木屑将达到1300万吨。1300万吨的木屑是一个什么概念?形象点说,就是全国13亿多人口,每人平均背负近10公斤的数量。1300万吨的木屑折算木材大约4000万立方米,而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2018年全年木材产量才8432万立方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大力开发黑木耳非木屑代用料栽培技术,减少木屑使用比重,开发利用非木屑原料,是摆在黑木耳生产科研人员、产区决策领导和广大栽培者面前极其重要、亟需攻克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