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16-12-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旨在培养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教学及管理的创新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南京农业大学于2002年10月20日整合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四个学科正式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包含植物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动物生物学系4个学系和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学院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个基地、生物科学(国家特色专业)和生物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二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714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569人,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比例接近1:1。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探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了生命科学与技术菁英班。
学院拥有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师资力量。全院目前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62人,9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42%具有海外1年以上访学经历。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后9人。学院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在职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7人。
学院建有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杂草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参建了农村土地资源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近五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35项,总经费86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多项。“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剂”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生物除草剂”系列产品已申报多个专利并产业化应用。五年来,在The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 The Plant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 Molecular Microbi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7篇,累计影响因子825,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1%做出主要贡献。
学院十分注重本科教学工作,教学成果显著。农业生物学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出版各类教材16部,其中规划教材4部、省级重点教材1部;《植物学》网络教学试验和示范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植物学》、《植物与生活》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生培养质量日益提高,学院学生连续两届获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毕业生升学率在50%以上,出国率在10%以上,社会认可度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注重与国际交流及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名教师及研究生出国留学进修或合作研究。
学院拥有一流仪器设备平台,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科研共享平台,中心建有四个实验技术平台:显微影像解析技术平台、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平台、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平台。拥有活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轨道阱质谱仪、液质联用仪、扫描电镜、投射电镜、超高速离心机等各类大中型仪器设备四十多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5000万元。
生命科学学院将进一步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与模式,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培养能在科、教、企等从事研究、教学及管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