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深化,在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的推动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又一现代高效农业。2020年以来,受消费者对菌类产品认知度偏低等影响,短期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无法快速消化新增产能带来的供给增加,工厂化菇类产品利润率总体下滑。加之新冠疫情反复对消费、物流等的影响,工厂化菇类销售价格出现波动和下滑。多重因素叠加,致使行业内有的企业综合效益下降明显出现亏损情况,如何在此种情况下创新发展产业,应对产业低迷状况?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本期的食用菌工厂化专题给出了全面的市场分析。

全国工厂化生产现状
1
企业数量
截止2021年12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共有337家,企业数量相比2019年417家减少了80家(2020年因疫情原因没有统计,下同),降幅为19%。
全国337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江苏省71家,福建省51家,山东省26家,浙江省24家,河南省23家,为五大工厂化企业集聚区。其他省市区企业数量有小幅增减,但变化不大。
2
工厂化年总产量
根据数据统计汇总,202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总产量为280.4万吨,比2019年343.68万吨下降了63.28万吨,降幅为18%。
3
总产值
2020年总产值达到350亿左右
工厂化主要菇类品种
1
不同品种产量

在280.4万吨食用菌年总产量中:

金针菇123.13万吨,占比44%;

杏鲍菇66.78万吨,占比24%;

双孢菇27.97万吨,占比10%;

2
不同品种产量
(1)金针菇:2021年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达到4807吨,与2019年日产量4498.36吨上涨了308.64吨,涨幅达6.86%。
(2)杏鲍菇:2021年工厂化杏鲍菇日产量为2141吨,相比2019年日产量3177.45吨下降了1036.45吨,降幅达33%。
(3)双孢菇:2021年工厂化双孢菇日产量为972.2吨,比2019年678.2吨增加了294吨,增幅达43%。
珍稀菇发展

近年来,鹿茸菇、舞茸、黑皮鸡枞菇、绣球菌等珍稀食用菌的栽培规模有所发展,鹿茸菇、秀珍菇、蛹虫草、黑皮鸡枞菌、绣球菌等药食用菌补充了生产结构。鹿茸菇、绣球菌等工厂化品种日产量增速较快,鹿茸菇日产量达到640.7吨,绣球菌日产量达到21.25吨。

工厂化发展优势

美国、荷兰、波兰等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工艺成熟,但劳动力成本高,因此,食用菌生产几乎全部实现工厂化。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设备设施性能的提升,工厂化生产将会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势日益突出:

产品品质安全可靠,可以通过控制原料安全以及精准控制环境条件,实现安全优质生产。

产品数量可控,可以稳定供应市场,避免季节性上市对销售商和消费者的影响。

劳动强度低,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

劳动力投入少,通过智能化设备设施的应用,部分生产环节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

生产效率高,因为可以精准调控环境条件,通过层架栽培实现高效生产。以金针菇工厂为例,全年计算,每667平方米的用地(包括:生活区)每天产量超过1吨。

重点工厂化产区概述
1
山东邹城

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作为山东食用菌产业的主力军,多年来,邹城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政府引领、科技支撑、标准化发展、品牌推动、龙头带动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邹城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2460万平方米,涉及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鲜菇达38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工厂化产量的14%。

在“邹城蘑菇”的培育上,当地以自动机械代替人工,用智慧科技赋能生产。与传统作坊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不同,当地食用菌企业采用工厂化栽培,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工业装备,将现代工业与“邹城蘑菇”种植实现完美融合。厂区育菇车间采用中央智能化控制,集散控制系统智能设置温、湿、水、光、氧等育菇要素最佳参数值,智能预警系统对菇房内各参数进行监督,保证育菇水

2
四川蓬溪

风劲扬帆正当时,“龙头”领舞惠“三农”。如今,四川省蓬溪县委、县政府正在释放龙头企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在辐射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鼓足蓬溪群众“钱袋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栽培品种涵盖:双孢菇、杏鲍菇、香菇、虫草花、羊肚菌、鸡腿菇、金针菇等10余个品类。

据了解,蓬溪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项目2020年被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涵盖骆峰菌业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琪英四期虫草花工厂化生产、明和能源集中供热等相关子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2.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食用菌厂房60000平方米、热能源厂1座,污水、排水各类管网10公里及配套绿化。

2019年,全县发展食用菌及链条企业、种植大户42家,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到2.3万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食用菌变身“致富菌”,带动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达3.5万亩,产量达7.5万吨,实现产值5.05亿元。建成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3个,科技示范园区5个,天福红江万亩食用菌核心示范区1个,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优质双孢蘑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与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合作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一个“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3
江苏灌南

为做精做强菇菌产业,江苏省灌南县近年来相继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在添置高性能、高效率生产设备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基础上,兴建中国农科院灌南食用菌产业园等科技平台,全县80%以上菇菌企业已完成技改,进一步提高了鲜菇产量和品质,同时,引进双孢蘑菇“A15”等多个食用菌优良品种,创新开发出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袋料栽培、菌渣“二次发酵”栽培双孢蘑菇等新模式。优质菇菌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也刺激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目前,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0多家企业齐头并进,杏鲍菇、双孢蘑菇和香菇等10余品种的新鲜美味每天都在潇洒“走四方”。

4
福建顺昌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不断的努力下,海鲜菇产业已形成瓶栽技术规模全国第一,县域总产量、市场份额占60%、全国第一的发展格局。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区域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顺昌县农业农村局四措并举,推动食用菌产业集聚发展,具体如下:

1.建设食用菌产业集群:以“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特色食用菌培育+菌类食品精深加工+顺昌海鲜菇区域品牌建设”为主思路,推动食用菌食品产业集聚发展。据统计,上半年,顺昌县食用菌鲜菇产量4.5万吨、产值2.66亿元,将“顺昌海鲜菇”品牌价值提升至9.39亿元。

2.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印发《顺昌县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措施》,加大食用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顺昌县现有食用菌企业37家。

3.探索食用菌业循环农业模式:建立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动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以金富羊业和云冠农业为核心,推广应用“菌-羊-沼-果”的优质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扶持县内6家有机肥企业利用海鲜菇菌渣生产有机肥。

4.推进食用菌业重点项目落地:加快食用菌良种繁育提升、灵芝孢子精深加工能力提升工程等五个食用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顺昌县食用菌产业链条,目前,已完成投资1949万元,建成后预计增收7145万元。

工厂化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市场价格整体下行,生产企业盈利堪忧,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局面

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技术储备不足
市场集中度过高
前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

菌种生产能力不足,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乏力

装备设备老化严重,部分出口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精深加工不足,同质化严重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资源利用率不高

产业发展建议
  • 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建立繁育标准化技术体系
  • 建立规范的生产管理标准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加大机械设备自主化研发,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 扩大食用菌餐饮消费 实施品牌战略
  • 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 适度控制规模,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
  • 工厂化大会回顾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自2008年首次举办食用菌行业工厂化创新发展大会以来,到2021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会议规模逐年扩大,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引领食用菌工厂化行业的风向标,有力推动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会议作为行业内专业盛会,为行业内人士搭建了工厂化交流优质平台。通过平台能够为该领域精准建言献策,通过宣传,加速行业向工厂化迈进的步伐。为了拉动食用菌市场内需消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化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联合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将于2022年5月10日初次在线上举办“第十三届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创新发展大会”。

    产业展望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食用菌作为我国农业特色产业,经济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工厂化生产是必经之路。食用菌产品的优良品质决定食用菌产业的长久生命力。食用菌产业的未来在于工厂化,洞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趋势,发现并解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问题是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科技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食用菌产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