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食用菌市场预测

    发布时间:2007-11-27 浏览次数:130

        纵观多年的食用菌市场,冬季历来是食用菌生产品种最全、消费量最大的季节,因此,将冬季视为食用菌生产与消费的黄金季节并不过分,并且,由于人们对菌类食品认识的提高、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以每年20%以上的增幅在以高。具体到今年冬季的市场状况,根据现有生产以及准生产和往年生产消费情况,作以下预测分析,与广大从业者共磋。
    1 平菇:2005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1335万吨,其中平菇占到总产的18%以上,而山东平菇产量则占全省总产的40%以上,该数字表明:无论山东地区,还是国内多数省市区,平菇的生产与消费均为重头戏;从今秋菌种生产供应和菇农生产意向,以及原料供应与价格等态势分析,今冬平菇仍为食用菌产销主角;价格方面,尽管人们收入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村已取消了各种税赋及收费等,但今年秋季多数地区蔬菜价格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蔬菜价格走低、而平菇价格却一路走高,以济南为例,7~9月上旬,平菇价格一直保持在5~7元(千克,下同)之间,进入9月中旬略有下调,但因国庆、中秋双节消费的拉动,至10月上旬,重新回归高位,直至中旬才下调至4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温时段大多数菇农受技术等限制而无栽培计划,仍沿用传统栽培习惯,等忙完三秋再行播种,如此,大多的出菇便集中在11月份后的冬季,因此,预计进入11月后,初期价格将保持在3元左右,不会突破,11月中旬以后,将大多保持在2元左右的价位,临近元旦直到春节,价格将会有一定反弹,但势头不强,难得超过4元价位;春节后的正月时段,即2月底前,价格将一落千丈,重蹈前两年之覆辙,预计一般会在千克0.6元左右,不会突破1元大关,但维持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2 双孢菇:双孢菇的国内消费量并不是很大,其生产数量:国内总体平均比例约为平菇数量的40%,山东地区该比例约为50%,但大多产品均已出口,少有内销;进入10月份以后,合格新产品的收货价约在6~7元之间,超市销售价约在11元左右,在济南农贸市场难觅其踪影;预计进入11月份,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不会太大,约在20%左右徘徊;12月份以后的低温季节,由于大多菇棚没有安装升温设备,而一旦棚温达到8℃时,双孢菇即停止现蕾和生长,因此,遵循货少价扬的市场规律,以及临近元旦及春节需量大增等原因,其产品价格将会大幅攀升,一般批价将保持在8元左右,个别地区将直逼10元价位.从这一点来看,食用菌生产中安装诸如大棚水温空调之类的升(降)温设备,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价值的,该价位将一直保持到春节前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正月的前半月,价格再次大幅下滑,至3月份将因无节日消费和温度回升,价格将趋于正常.
    3.香菇:近年国内香菇消费数量直线攀升,但因南水北调工程的缘故,作为主产地之一的河南省的香菇生产量却在直线下滑,2005年香菇生产量仅为高峰生产年份的30%左右,2006年即基本停止生产,仅有少数与工程较远的偏远县市有部分生产,一方面市场大量需求,另一方面生产量却大幅降低,巨大的供需矛盾最终显现在产品价格上,让消费者大跌眼镜.我们分析,时下香菇干品三级70元左右的价格,才真正体现了香菇的本来价值,只不过前些年过低的价格对消费者形成了心理误导.预计11月份鲜菇批价将在6元左右,干品将继续保持原有价格,或略降;12月份以后,价格将会逐渐上涨,一般涨幅将在20%以上,个别地区或产品(质量)较高者将达30%左右.同样,该价位将一直持续到春节前,此后降幅亦不会太大,最多保持11月份的价位水平,因为香菇产品的市场,仍以干品为主导,菇农朋友在鲜售价格不理想的时间段内,可以转而生产(培育)干菇待售,而绝不要进行低价倾销.
    4.金针菇:夏秋季节国内市场金针菇最高价格超过22元,几乎创造了国内之最,但在传统产区如山东聊城、潍坊、江苏的徐州等地,多为常规生产,却难得有反季节产品应市,令人遗憾.预计进入11月份以后,由于初期上市量少,价格将会在6元左右,后逐渐下落至4元左右,临近元旦春节期间,价格反弹至6~8元之间,个别主产地由于管理湿度高、原料差等原因,使得菇品质量较差,则会在4元左右徘徊,难得提高.同样,春节后的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亦会出现低价倾销等现象,建议产地组织初加工或深加工,以保障菇农的生产效益.
    5.白灵菇:近年来社会上由于炒种或搅市等因素,进行了不少的不实宣传,使得白灵菇生产起起伏伏,极不稳定,不少的菇农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或因不作科学的市场分析,盲目跟风,因此受损不少.实际上,白灵菇的栽培技术难度较一般菇类要大得多,产量水平也要低,并因生产周期长、安排生产季节不合适等,大多错过了白灵菇价格的“黄金季节”——元旦前至春节,节后价格大幅下降,尤其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上升,菇品质量低下,严重时价格几与平菇相等,何谈效益?预计11月份以后,一般收货价将在12元左右,元旦春节的月余时间里,将会攀升至16元左右,难得升高,主其原因,一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相对成熟,二是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进行白灵菇的工厂化生产,该类产品的商品质量高于农户栽培的产品,而且供应较为均衡,受经销商欢迎.建议生产地区应在充分考察调研市场上多下功夫,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训农民和跟踪技术服务上,而不要仅满足于建了几个大基地、投了几万吨料等等表面文章,只有通过生产,让农民实实在在的赚到钱,农民才会群起响应,产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6.杏鲍菇:该品种的生产情况与白灵菇相仿,但由于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而稳定、市场销售量大等原因,较被一般消费者所认知,一般销售价格在8元左右,预计今冬仍将保持该价位;保龄球状杏鲍菇的价格稍高,但亦难得达到可超过10元.建议生产者在投料之前,应做好市场调研,有条件的应签好订单,否则,当杏鲍菇在农贸市场销售时,4元左右的价位将会令人大失所望.
    7.姬菇:姬菇的价位总体上一直不高,多年来难得有规模化栽培,这是主要原因之一.预计今冬将会在4元左右,盐渍菇吨价将在3500元左右,个别高质量货品可能会达到4000元以上.该品种在国内的价格相差较大,但只是局域性的、短时间的,如陕西某地鲜菇曾达15元,但维持时间较短,一旦形成规模生产,将会很快下跌;今年河南等地乡镇政府欲组织姬菇生产,建议在配料上讲究科学,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争取获得高质量菇品,尽快形成品牌,随之价格将会大幅提高,如仍沿用传统技术,其生产效益是否高于普通平菇的生产,将是个未知数.
    8.鸡腿菇:江北鲁、豫、皖、苏、冀等地区11月份以前自然条件下尚可出菇,一般收货价将在2~3元之间徘徊,但进入12月份将因升温措施不力而停止出菇,故在冬季应将之作为反季节品种对待.预计12月份后,鲜菇将保持8元左右的销售价位,超市价格将超过12元,并一直持续到春节前;由于国际市场近年不畅,较该品种的盐渍品大量滞留于国内生产者及经销商手里,期待随着中日等关系的改善,鸡腿菇将重现前几年的风采.
    9.真姬菇:各地均有生产,但近两年随着市场价位下滑而栽培渐少,预计冬季鲜菇价格一般保持8元左右,高消费地区将突破10元,超市价一般在16元左右.随着中日等关系的改善,建议习惯种植区可继续投料生产,但应在标准化上多下功夫,使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食品安全要求”.
    10.柳松菇:作为最新上市的珍稀品种,2005年开始逐渐在山东等面市,但由于相关宣传不足,消费者对其认知度尚低,故其价格未能体现其价值,预计11月份后将以6~8元的批价开盘,高消费地区将突破12元价位.建议生产区域内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加强对该品种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尽快尽早地认识柳松菇,借助于柳松菇富含核酸抗癌物质等自身价值,扩大生产和消费,既健康了国民体质,又增加了菇农收入,一举多得之事,何不乐而为之!
        其它如茶新菇、杨树菇、榆黄菇等,基本价格应与2005年持平,但茶新菇等受国际市场影响,目前尚有部分积压干品,故价格难以升高,甚至略有下降;榆黄菇等因有一定的消费区域,生产量有一定受限,尚未形成普遍消费,仅作为小品种应市,故其价位不影响市场大局;建议有条件或欲调整品种结构的生产地区,将之作为补充品种展开生产.

    编辑: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