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林辰壹

    钟洪国

    潘保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三伏高温天,食用菌种植者应做好哪些事?(二)

    发布时间:2023-07-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上周起,三伏天已正式开启。今年入伏时间偏早,且三伏天长达40天。天气预报显示,今年的三伏天可能比往年更热。
    当下已进入初伏阶段,温度的变化对菌棒制作、食用菌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为降低高温天气给食用菌带来的影响,建议广大种植户做好以下工作。
    昨天已发布安全用种注意事项以及香菇、黑木耳品种在高温天的技术操作要点→三伏高温天,食用菌种植者应做好哪些事?(一),今日为大家继续分享更多干货内容。
    四、平菇
    1. 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和耐高温的品种
    温度是影响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平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2℃,最适温度为25℃左右。温度过高,平菇菌丝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致使杂菌大量发生或导致栽培失败。温度超过32℃,平菇菌丝生长速度迅速下降,温度达到35℃,平菇菌丝停止生长。
    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为5~30℃,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在平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一定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高温条件下,平菇子实体生长较快,菇质比较差,表现出菌柄长、菌盖薄等性状,而且子实体纤维化程度高、口感不佳。
    因此,在农业生产条件下,要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尽量不在高温季节制作菌袋,一般在当地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时制袋。高温季节栽培平菇,要选择高温型品种或广温型品种。
    2. 做好菌袋培育工作(较详细,建议仔细阅读)
    高温期制袋,要选择优质、新鲜的原辅料,更要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降低麦麸等氮源添加量,不使用玉米面等含糖量高的辅料。严格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含水量不能过高。增加石灰用量。
    培养料要搅拌均匀。培养料拌匀后尽快装袋灭菌,不要长时间堆放,防止培养料酸败。高温季节宜采用熟料和半熟料栽培方式。熟料栽培需要一定的设备、耗费能源、接种环境要求严格、劳力投入多,但菌袋质量好、产量高。
    熟料栽培培养料灭菌一定要彻底,灭菌时料袋不要摆放过密,保证灭菌仓内蒸汽流通,常压灭菌时要求灭菌仓内底层袋温达到100 ℃时维持12小时以上;半熟料栽培灭菌时间短、开放式接种感染率低、用工少。半熟料栽培将培养料预湿并混拌均匀后,适当堆制后装袋。
    灭菌时最好把料袋摆放在灭菌架上再放入灭菌仓,然后通入蒸汽,当底层料袋温度达到95 ℃时停火,自然焖制8小时后即可出锅。半熟料栽培培养料灭菌时一定严格控制灭菌温度,严防灭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熟料栽培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前用气雾消毒盒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接种操作人员必须搞好个人卫生,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避免接种环节造成的感染。半熟料栽培采用开放式接种,环境消毒后打穴接种。
    培育菌袋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密切观察菇蚊、菇蝇等害虫动态,对发菌室及周围环境预先进行消毒杀虫。平菇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这个温度也适合大多数杂菌的生长。为了发菌安全,发菌温度最好偏低一些。
    实践证明,22℃是理想而安全的发菌温度。发菌期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温度,定时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增加发菌棚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或在发菌棚顶部喷水等措施降温。发菌期经常检查,及时清除感染菌袋。有条件的要积极推进设施化制袋,在可控的环境条件下养菌,可显著降低高温对平菇菌丝的伤害,提高菌袋质量。
    在培养菌袋期间,应创造适宜平菇菌丝生长发育的环境,即20℃左右的温度;较弱的光线,透光地方遮阴;干燥的空气,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使平菇菌丝健壮生长,增加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3. 选择合适的栽培设施,做好出菇管理工作
    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地下室、山洞及半地下式菇棚等降温效果好、有通风、补光条件的设施。利用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冷凉气候生产平菇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出菇前及时清除生产区周围的杂草、杂物、污水、垃圾等污染源,减少外部病虫源进入菇棚(房)造成危害。做好菇棚(房)的清理及定期消毒工作,菇棚四周可用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杀虫。高温期菇蝇等大量发生,可用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诱杀;及时清理污染严重的菌袋,避免堆放在菇棚(房)周围造成病虫滋生。
    高温期出菇要降低菌袋摆放层数,根据气温决定摆放层数,也可在两层菌袋间摆放两根竹竿或塑料管,将两层菌袋隔开,使菌袋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失。
    出菇期要做好预防高温工作,采用棚顶搭建遮阳网、棚顶喷水、安装水帘等措施,尽量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地面潮湿,往空中喷雾,增加环境湿度,不要往菇蕾上喷水,不能让菇蕾表面积水,以免引起死蕾和染杂。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棚安装防虫网,棚内挂黄板或杀虫灯,防治害虫危害。
    高温季节,平菇生长快,要早采、勤采,以提高商品质量。一般在子实体5~7成成熟即可采收。
    采完一茬菇后,要把料面死菇和残留的菇柄清理干净,打扫菇棚地面,保持环境整洁。停止加湿,尽量降低温度,加强通风,让平菇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穴口菌丝发白后再进行下茬菇管理。
    五、珍稀菌
    灰树花虽是夏季出菇品种,但持续的高温天气仍会对其产量、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畦内温度超过32℃时,菌丝生理活动受到抑制、阻碍原基发生,灰树花原基或菇体部分变黄变软。由高温间接引起的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会导致“小老菇”、“鹿角菇”发生,会引发黏菌、青霉、毛霉或根霉、脉孢霉等真菌病害,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还容易诱发跳虫、血线虫等危害幼小菇蕾、钻入菇体内取食,影响商品质量。
    高温防治措施:
    1. 降温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保持出菇棚内的温度不超过30℃,以20℃~25℃之间为最佳。畦内温度超过25℃时,要加厚遮荫物,可采用双层遮阳网;延长棚外喷水降温时长、上午10:00至下午16:00之间,可视情况尽量延长喷水降温时间,甚至可以不间断喷水;棚内增加喷水次数和夜晚通风。
    2. 保湿
    棚内空气湿度要达到85%~95%,每天向棚内喷水3~4次,气温高时增加喷水次数,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d时间灰树花原基分化完成。
    此后每天可浇水一次,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不可积水。采菇前1~2d,不能直接向菇体上淋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价值。
    3. 通风 
    原基形成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可在夜间气温较低时加强通风,降低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必须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在喷水的间隙将薄膜掀起,通风0.5~1h。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
    4. 光照 
    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可结合通风措施使散射光射入,光照强,灰树花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 病虫害防治 
    发现局部杂菌感染时,可用铁锨将感染部位挖掉,并撒少量石灰覆盖,当畦面有黏液状菌棒出现时,用1%漂白粉液喷床面以抑制细菌。
    对蕈蚊(菇蛆)类虫害,利用荧光灯、粘虫板等进行诱杀,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洒栽培畦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喷洒1000倍阿维菌素可防治螨虫。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都不能直接喷雾于菇体表面,必须在无菇情况下施药。
    六、林下食用菌
    1. 精细湿度、温度管理 
    当林下食用菌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高温、高湿气象因素对生产影响很大,因此需精细湿度、温度管理。
    生产上建议采取早、晚喷水的方式,达到提升栽培场所空气相对湿度的目标,当外界空气湿度超过80%时,应停止浇水。
    在温度管理方面,黑木耳可在高温时段通过雾化微喷以降低栽培环境温度的方式、栗蘑可采用草帘覆盖,并对草帘进行浇水以维持较低温度管理的方式,生产上如同时出现栽培环境湿度、温度较高的情况时,应优先选择加大通风以确保食用菌生理状态正常。
    2. 做好病虫害防治、清洁生产
    林下食用菌生产处于相对开放的生态环境之中,在高温期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菇蚊蝇更易为害生产。生产上需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在病害防治方面,强化栽培环境管理、及时清理污染菌棒并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生产外围环境虫害控制,生产区域张挂粘虫板以控制菇蚊蝇危害。
    3. 防范暴雨、冰雹及局部洪涝灾害 
    及时关注当地天气变化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生产区域保证排水畅通,雷电多发区,生产人员作业时更要防范雷电,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做到安全生产。
    此外,近日全国部分地区进入台风暴雨多发季节,食用菌种植者要做好防范台风预案。台风过境地区,要提前向食用菌生产基地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撤离菇棚居住人员,确保人身安全。检修加固食用菌大棚和覆盖材料,防止菌棒遭雨淋水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主体和仍在组织生产的菌棒场应安排专人值班,重点确保用电安全,检查线路、变压器等。
    (食用菌产业分会综合整理自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农技推广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