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高继海

    宋向国

    庞茂旺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平菇圆柱式高产栽培种植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3-11-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补肥一时难以吸收而产生的负作用;四是菇体洁净不沾泥土,质量好,售价高。五是出菇期长,产量高,一次栽培可采收6-7潮菇。现将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料和装袋。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冬季气温低,可采用生料栽培。取40厘米宽的筒料裁成75厘米长,先将筒膜的一端扎紧成袋,另一端用一根直径10厘米、长40厘米的竹筒在地上直立于袋中央。
    然后先在菌袋底撒一层菌种再装料,边装料边压实,当料装至10厘米高时,再向竹筒周围和靠菌袋壁的外围撒两圈菌种,使之形成两个同心圆的菌种圈。当装料至20厘米高时再用同样的方法播一层菌种。当料装到30厘米高时,整个料面撒一层菌种,拔出竹筒扎紧袋口,即形成一个三层料四层菌种30厘米高的大菌盘。
    菌丝的培养。培菌室事先用2%-3%的来苏尔喷雾消毒,用40%的敌敌畏400倍稀释液喷雾杀虫驱虫。随后关闭门窗密闭24小时,次日开窗通风换气,在地面撒一层石灰粉。菌盘搬入培菌室,按“品”字形堆码发菌,一般码3-4层。冬季气温低时,堆外覆膜增温。发菌期间每隔4-5天向空中交替喷2%-3%的来苏尔溶液进行空气消毒。菌丝开始萌发时每天早晚开门窗30分钟。当菌盘两端菌丝浓白,中间出现两道浓白色的菌圈时进行翻堆,并在两端空心处用小刀各开一小口。重新建堆时,菌盘上下调头,堆码时上层菌盘的中心孔对准下层4个菌盘之间的空隙处,以利通气。整个发菌期冬季3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这期间翻堆不少于3次。
    菌柱的建造。菌丝发透后,即可将菌盘搬入出菇房建造菌柱。先将最底层的菌盘上端薄膜解开,卷向周围,露出整个上端菌面,撒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潮土,然后将堆在上面的几个菌盘两端的薄膜均卷向周围,露出菌面,接着按孔对孔面对面向上堆码4-5层高,每两层间的菌面接触处均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潮土,最后在菌柱的最上面覆约两厘米厚的细潮土,菌柱中央的孔洞灌满细潮土,并在菌柱上面的中央做一个锅底形的蓄水坑,菌柱即建造完毕。如此一个挨一个在菇房内建造数排菌柱,行距以操作方便而定。
    出菇管理。菌柱建造好后3-4天,应加大昼夜温差,向墙壁、地面洒水,菌柱的蓄水坑内也要灌水,保持空气湿度90%以上,并加强菇房内通风换气。再经过4-5天,整个菌柱周围即可出现大量原基。此时可控制出菇丛数和菇形大小,要想菇形大,可除掉部分原基,在菌柱周围均匀保留几个生长健壮的原基,使子实体长成大丛大叶片。要想菇形小,只要原基生长壮实,只需割开一个小口后让其长成子实体。在整个子实体生育期,只需保持地面、墙壁湿润,蓄水坑内水不干就行,不必向菇体喷水。每潮菇采收后,停止向地面、墙壁洒水,蓄水坑断水2-3天再灌满营养液并保持不干,当子实体再次长出时,再向地面、墙壁洒水保持湿润。如此管理可采收6-7潮菇。
     

    平菇圆柱式高产栽培种植新技术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两潮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然后采用...

    2022-11-04 13:26:49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