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钟洪国

    郑焕春

    李培林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气温升高, 食用菌栽培管理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春季是传统食用菌生产的承前启后转换期,既要做好当茬菇的出菇和采收管理,还要做好下一茬菇的生产准备工作。这一时期,气温开始回升,但常出现大幅波动,需根据天气变化安排生产计划和调整管理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一、当茬菇出菇管理
    (一)温湿度控制。晴天外部气温较高时,注意棚内降温保湿,保证温度不超过25℃、湿度80%~90%。具体措施:外部光照强时棚顶覆盖遮阳物,早晚气温高时卷起保温物,棚内喷水通风。阴雨天或降温时,注意棚内保温保湿,保证温度不低于15℃、湿度不低于65%。具有措施:适当减少喷水和通风次数,棚外加盖保温物减少生物热损失,必要时还可采用热泵等加温措施。
    (二)光照通风管理。大部分食用菌出菇期需要散射光刺激,但要避免强光照射。当打开棚外覆盖物时,须注意棚内遮光。食用菌出菇期呼吸作用增强,氧气不足会抑制子实体形成与生长。在保证棚内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通风量。具体措施: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通风换气,单次10~30分钟。每次喷水后也须通风换气。通风频率和时长,可视天气情况酌情操作。
    (三)病虫害防治。春季气温回升,病虫害开始活跃,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无害化控制为辅。确保棚内外无废弃菌包、污水、杂草、垃圾等,通风口、进出口等地加装防虫网、撒布石灰等形成隔离带,棚内设置黑光灯、黄板等,加强管理尽量形成一个有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繁殖的生态条件。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可采用低毒低残药剂防治,对细菌类病害可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制剂等药物,对真菌类病害可用专用消毒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对虫害可用阿维菌素、甲维高氯氟、菊酯类、苯基吡唑类等药物。药物只可在子实体未发生时使用,且不可直接喷到子实体发生部位。
    二、当茬菇采收管理
    大部分食用菌应在完全开伞前采收,提前或延后采收都可能影响商品价值,可进行挑采。采收前至少停止喷水1天。采收后可进行分等分级或初加工,除草菇等个别菇种外一般需低温冷藏。多潮采收的食用菌,每潮采收后应及时补水,但不能往原基或子实体上直接喷水。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清理打扫菇棚。
    三、下茬菇生产准备工作
    (一)制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母种可用PDA培养基扩繁保存,原种(或栽培种)可用麦粒、枝条、棉籽壳麸皮等多种培养基制作。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大部分食用菌发菌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须全程避光。接种后,每天观测发菌室温度、湿度和料温,及时调整条件。7~10天后,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有污染的菌种。待发菌完成后,暂存于低温洁净场所备用。
    (二)备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腐烂的优质原料,妥善保存,防淋、防潮、防霉、防鼠、防虫。使用前2~3天,要彻底暴晒,达到“焦干”程度,并确保晒匀晒透。推荐采用熟料袋栽或瓶栽的发菌模式。如需覆土出菇,还应提前备好覆土材料。使用前,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如暴晒、热处理等。使用时,一般保持含水量30%~40%、pH7.0左右。
    (三)整理场地。上茬菇全部完成采收后,应及时清场,清除运离废菌渣、杂物、杂草等,并平整场地,做好排水设施。清洁整理后应进行灭虫和消毒处理。灭虫可用磷化铝密闭熏蒸。新棚消毒可在地面撒薄层石灰或石硫合剂,老棚可用消毒剂处理。灭虫消毒后需通风干燥,也可掀膜晒地,直至下次使用。设施周边也要保持清洁,过于干燥或扬尘天气可适当喷水保湿降尘。

    气温升高, 食用菌栽培管理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春季是传统食用菌生产的承前启后转换期,既要做好当茬...

    2023-03-28 06:02:53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