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调控:精准把控棚膜开关时间 黄金温度:出菇期稳定在 12 - 18℃,温差别超 8℃!
高温天降温
上午操作:清晨太阳刚露头(约6-7点),先掀开棚二头的棚膜,让夜间积累的热气缓缓排出。上午 10 点前,把菇棚两侧棚膜卷起1-1.5米(底下有70厘米的裙膜),形成对流通风;同时配合微喷设施,每隔 2 小时喷雾 2-3分钟,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下午操作:下午3点后,随着光照减弱,逐步放下卷起的棚膜至 1 米高度,减少热量散失;傍晚 6 点前,彻底放下棚膜,防止夜间温度骤降。
低温天增温 傍晚操作:傍晚 5-6点,太阳落山前,提前放下棚膜,边缘用沙袋压实防风;棚内搭建小拱棚进行二次覆盖,减少热量散失,给羊肚菌打造温暖小窝。
夜间操作: 在小拱棚内,沿菇床方向每隔1米拉一道铁丝,将棉被或毛毡悬挂在铁丝上,白天卷起透气,夜间放下进一步保温,就像给羊肚菌盖了 “保暖帐篷”。
二、湿度管理:看土壤看菇灵活喷水
理想湿度:空气湿度85%-95%,土壤湿度 20%-25%!加湿操作 晴天:早上9点前,太阳还没完全升高,空气相对干燥,使用微喷设施的雾化喷头,喷雾5-8分钟,重点喷向棚四周,让水雾自然飘落;下午4点后,再次喷雾,千万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喷水,防止高温高湿引发病害。没有微喷设施的,用手持喷雾器沿棚壁和地面均匀喷洒也可以。
阴天:根据棚内实际湿度,若低于85%,选择在中午12-1点进行短时间喷雾,每次2-3分钟,保持空气湿润。
降湿妙招;湿度超95% 时,在菇棚四角各放3-5盆生石灰,每3天更换一次;晴天中午11点-1点,掀开棚膜通风2小时,配合地面铺干稻草吸湿。
三、通风管理:分时段分情况通风 通风标准:进棚不闷、无刺鼻气味,二氧化碳浓度<0.3%!日常通风 清晨:早上7-8点,将二边的棚膜卷起通风(棚内有裙膜,可以防止扫地风),同时打开棚二头,通风20分钟,排出夜间产生的二氧化碳。
白天:二边棚膜保持全开状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时长,晴天通风至下午5点,阴天通风至下午3点;闷热天延长棚二头打开通风的时间和次数。
夜间:晚上8点后,关闭棚二头棚膜,二边棚膜放下一半,保证微弱通风,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过大。
加强通风;发现菌柄细长、菌盖薄小,立即在上午9点-10点,把二边棚膜卷起高度增加到1.5米,棚二头棚膜全打开;同时在棚内悬挂反光膜(如旧饮料瓶包装),加快空气流动,持续3-5天,观察菌菇恢复情况。
四、光照调节:跟着太阳 “盖盖揭揭” 光照要求:散射光,透光率30%-50%!
上午:太阳升起后(约7点),检查棚顶遮阳网是否覆盖到位;
正午:11点-下午2点,阳光最强烈时段,若发现菌菇有灼伤迹象(菌盖发黄、边缘卷曲),可在棚内加盖一层70%遮阳网临时遮光。
下午:4 点后,随着光照减弱,逐步撤去临时加盖的遮阳网,保持大棚遮阳网正常覆盖。
这些方法都是菇友们在大棚里反复验证过的 “土办法”,成本低还超实用!建议宝子们收藏文章,出菇期每天对照检查环境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