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王厚鹏

    曼永峰

    梁希才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不良环境条件对食用菌菌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温度;温度是环境条件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对食用菌菌种生产、生产和使用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任何种类、任何品种菌丝生长都有其生长温度范围、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同时也有各自的高温致死温度和低温致死温度。菌种生产中都是将培养温度设定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总的说来,食用菌对高温的耐受度远不及对低温的耐受度更高。经验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培养的菌种栽培使用中活力、长势和抗性都高于较高温度下培养的菌种。如,黑木耳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多数品种在28℃,在这一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但是菌丝相对较细,菌落稀疏,而在25-26℃下,菌丝长速虽稍慢,但是菌丝粗壮有力,菌落致密。因此,菌种生产中常将培养温度设定在低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以下2-3℃。
    菌种生产中常遇到的不是低温问题,而是高温问题。在菌种培养中,温度超过适宜生长温度高限后,菌丝生长显著减缓,甚至停滞生长。温度降至其可生长时,菌丝虽可继续生长,但是,停滞生长期形成浅黄色或浅褐色高温圈。另外,在高温条件下,菌种的污染发生较多。
    温度不仅影响菌种生长期菌丝的生长,还影响菌种的栽培效果,有的种类菌种高温培养后,出菇受到显著的抑制或减产。
    2.湿度和氧气;湿度包括基质的含水量和培养环境的大气相对湿度两个方面,湿度与氧气是密切相关的,不论是基质还是大气,湿度大氧气含量自然降低。因此,菌种生产中要调整好湿度和氧气的关系。任何种类和品种都有其适宜和最适生长的基质含水量,在适宜含水量范围内,偏低条件更利于菌种的生长,菌丝会更粗壮有力、多分枝、致密、活力强,栽培中接种后萌发快,污染少。但是,外观不及水分和含量大的菌种菌丝那么致密、洁白、鲜活。基质含水量偏大的菌种虽然生长加快,外观更洁白致密鲜活,但是栽培接种后菌丝萌发慢、污染率增高。基质含水量过高时,菌种培养中污染率增加,菌丝生长也会显著受阻而变慢。
    菌种培养要求大气相对湿度偏低,以≤75%为宜,过高不但易导致菌种污染,而且造成通风不良菌种缺氧生长干瘪。但是,也不可过低,过低导致菌种上部显著缺水,活力降低。因此,气候干旱地区必要时可地面洒水防止菌种失水。
    3.酸碱度;酸碱度(pH)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影响菌种成品率的重要因子。酸碱度显著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在适宜酸碱度范围内,适当提高酸碱度,可以有效降低菌种污染率。
    4.洁净度;环境的洁净度主要影响菌种的污染率,环境洁净污染率低,环境不洁菌种污染率会显著增加。因此,菌种厂选址要便于清洁和空气净化,产生中环境要经常清洁,废渣要处理得当,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