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隋贵富

    张志军

    吴广珍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夏季大田荫棚仿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5-07-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针对夏季气温高、难以调控温、湿度的种种弊端,我们设计了一种“荫棚仿野生栽培模式”,该模式适应于集约化生产,由于平菇生长处在较开放的环境下,与野生菇有着相仿的条件,故其子实体色泽纯正、菌肉组织紧密、商品价值极高。具体操作为:
    选一块栽培场地,要求相对平坦,面积在1000平方以上,不可过大,用竹木或水泥架杆均可,搭设2~2.5米高、南低北高的棚,上架树枝、玉米秸均可,覆一层塑膜后,再覆盖柴草、秸秆等,使之成为一大型荫棚,四周适当种植栽培丝瓜、南瓜、葫芦类植物,使秧蔓上棚,形成浓密度颇高的绿色荫棚。棚顶四周大于栽培场地2米以上。荫棚四周拉设遮阳网至地面位置,其顶层位置架设输水管线及单向(向内)喷雾头,每个栽培方内纵向架设二排双向喷雾头。正常管理时,喷雾头全部工作,增加水分及湿度,有风时,可将上风方向喷雾头打开;中午时分气温太高,可打开南面喷雾头;下午“西晒”时,可将西面喷雾头打开;阴雨天时不必喷雾,任其自然即可。
    由于荫棚下温度较为恒定,湿度条件较好,故可减少大量管理费用,并可因鲜菇的商品价值高而提高生产效益。但是,荫棚的面积越大,荫棚自身的建造及管理费用越高,比如防风问题、雨水排泄问题等等,因此不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时,不宜盲目效仿。但是,一般栽培规模时,可将荫棚建得小一些,比如,可建44米×44米方形荫棚,内排40个立体菌墙,尽管偏小的荫棚受外界自然温度的影响较大,但如能细心管理,仍可获得大荫棚的生产效果。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