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丁志敏

    汪世明

    宫志远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羊肚菌棚型怎么选?南方平棚与冷棚改良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羊肚菌的种植过程中,棚型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产量和质量。不同的棚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原理,同时也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以下将对常见的2种棚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一、平棚模式平棚模式,上方平拉遮阳网,地面搭建小拱棚来构建羊肚菌的生长空间。遮阳网起到遮挡阳光、降低光照强度的作用,小拱棚则为羊肚菌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小气候环境。
    优点:
    1. 设施简易:搭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较为常见,操作简单易懂,无需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2. 成本低廉:相较于其他棚型,平棚模式在材料采购和建设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适合资金有限的种植户。
    3. 建设迅速:由于结构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不耽误种植季节。
    4. 抗高温强:遮阳网可以有效阻挡部分阳光直射,降低棚内温度,在高温季节能为羊肚菌提供相对凉爽的生长环境。
    缺点:
    1. 产量受限:小拱棚的空间相对狭小,限制了羊肚菌的生长范围,导致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2.  抗灾性差:结构不够稳固,在遇到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容易遭受损坏,影响羊肚菌的生长。
    3. 发菌迟缓:棚内环境条件相对不够理想,发菌速度较慢,延长了种植周期。
    4.  人工成本高:出菇期需要人工频繁进行通风、喷水等管理操作,增加了人工投入。 
    改进措施:
    1.  优化小拱棚规格:将地面小拱棚的宽度增加至 2 - 3 米,高度提升至 1.5 - 1.7 米,扩大羊肚菌的生长空间,增加出菇面积和利用率。
    2. 安装棚内吊喷:通过吊喷系统实现均匀喷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夜间保温性,减小昼夜温差,促进羊肚菌提前出菇,提高产量。
    3. 增配备用遮阳网:多准备一套密度较低的遮阳网,在必要时覆盖在棚子上,根据光照强度灵活调整遮阳效果。
    4. 增设降温设施: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增加喷水降温设施,进一步改善棚内高温环境。
    二、一膜一网的冷棚模式该模式采用棚膜和遮阳网相结合的方式,遮阳网覆盖在棚膜上,通过调节光照和温度来满足羊肚菌的生长需求。棚膜起到保温和防雨的作用,遮阳网则控制光照强度。
    优点:
    1. 成本较低:建设成本相对不高,材料易于获取,适合中小规模种植。
    2. 搭建便捷:建设速度快,能够快速投入使用,不耽误种植时间。
    缺点:
    1. 温度调控难:抗低温和抗高温能力都较弱。白天阳光强烈时,遮阳网吸收热量会导致棚内温度急剧上升;夜间仅靠一层薄膜保温,北方地区难以维持适宜温度,影响发菌和出菇。
    2. 发菌周期长:由于温度条件不够理想,发菌速度缓慢,延长了整个种植周期。
    3. 高温应对弱:后期出菇期遇到高温天气时,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棚内温度过高会影响羊肚菌的生长和产量。
    改进措施:
    1. 冬季发菌优化:在冬季发菌时,当营养包吃满后,去掉畦面上覆盖的黑地膜,改盖白膜小拱棚。白膜能够反射部分热量,提高夜间地温1- 2度,加快发菌速度。
    2. 高温应对策略:后期出菇期准备一套薄遮阳网,遇到高温时展开,形成二网覆盖。这样既能在冬天起到保温作用,又能在春天降低温度,有效提升产量和质量。
    不同的羊肚菌种植棚型各有优劣,种植户应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种植规模、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棚型,并按照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优化,以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