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胡国柱

    李明

    张立辉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白灵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4-09-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菇类,管理上要求低温刺激,变温结实的特征,白灵菇需要较长的后熟养菌。整个周期约120~140天。白灵菇品种有两大类:可分为硬面菇和软面菇。白灵菇的品种类型有无柄掌型,短柄贝壳型,连柄马蹄型,高柄长腿型。
       白灵菇最适合的出菇季节,在冬末初春最好(这要根据我国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动),工厂化可周年生产,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菌型,才可取得最高的效率。
       在国内,白灵菇多为大棚生产,工厂化生产的白灵菇数量很少。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栽培周期长;2、;一旦养菌、刺激条件失控,就很难出菇,甚至不出菇,或出菇不整齐,生长差异大,或畸形菇比例多;3、反季节的运行成本高,设备条件要求程度高;4、受各种菇类对市场的冲击的行情影响。
       白灵菇的发源地在新疆,因低温期较长,利于刺激,整个生产的成本耗能都很低,或不耗能,比较适应我国北方栽培。南方因低温期较短,从生产设施上要加强,运行成本也必须相应增加,因此不适于反季节栽培。
       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栽培白灵菇配方的主要原料,一般以棉籽壳为主,要求含绒量较高的中大壳,也可以搭配少量的玉米芯或木屑等,添加量在30%以下,氮源可用15~20%的麦皮即可,米糠、玉米粉、豆饼粉,可用3~5%的用量去替换麦皮,另加1~1.5%的碳酸钙或石灰,调pH7—8,含水量60~63%,工厂化白灵菇采收一潮的产量,大约转化率在40~45%。
        工厂化生产白灵菇,如用瓶栽,则自动化程度很高,一般用液体菌种接种,15天可长满菌丝,如用袋栽,装干料约0.5kg,按常规操作。发菌期控温在25±2℃,后熟期的温度偏低2~3℃。控制CO2在2000ppm以下,无需光照刺激与料内营养过高,否则易旺长菌皮,不利催蕾出菇。白灵菇后熟期大约50天。即可进入冷刺激,冷刺激要求的温度范围是0-13℃,上下来回。刚开始刺激降温时因料温高,就不易快速降下,当降到0℃后应停留2~3天,往后再拉温差就容易了,刺激时间,大约需要15~20天左右。如养菌的时间不够,或刺激的温差与时长不足,均会导致出菇蕾的不整齐,或不出菇,或极少出蕾或畸形。所以,低温刺激的标准与否,是取得白灵菇高效成功之关键环节。
        适龄的刺激是关键,刺激时的光照宜控制在升温时进行,同时给与100~500LX的关照即可,每次照射时间在10h左右。夏天刺激必须在升温时通风,打冷时停风。冬天则反之。从0-13度的来回刺激,必须测料温为准,不能光看室温为据。刺激完成后,即可进行搔菌,瓶栽的可用搔菌机搔菌,袋装的要以人工进行搔菌,深度1cm左右。
        搔菌后的头4天,以保湿为主,可用报纸、薄膜覆盖等保湿,也可用加湿器加湿,控制温度至10-13度,待菌丝发白后,应及时揭去地膜或报纸,否则会菌丝徒长,影响原基的发生。此期必须保持光照300-500LX,每天照射10h左右。搔菌后的第5-8天,就会逐步形成小疙瘩扭结的成块状,直到原基点出现。第10天可见到粟米粒的菌蕾出现,第12天,基本已全部长成小米粒大成群的菌蕾。第15-18天,就可以进入修蕾期,选蕾的标准是在每一瓶内,已明显见到最壮实的菇蕾出现后,就留下一个壮蕾(大约花生仁至蚕豆大),即是修蕾的最佳时期。修蕾后,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菇体也在大量的散发热量,此时必须注意调整通风次数,控制CO2在1000-1500ppm,增强光照达到1200-1500LX。同时要保持湿度在90%,控制室温10-12度,从修蕾后的第8天即可开始采收,第12天基本可以采完,采收后,要及时下架清房消毒,晾干。
        注意:当每次采完菇后,必定是停止制冷,那时就很容易使菇房温度急剧上升,各种霉菌,细菌,而大量传播导致发腐,发臭。使菇房空气与周围的环境恶化,暂时虽不明显,从其它菇房见到病害传播,但会导致菇体的色泽变化,从而产质量越来越趋低次。所以,工厂化的环境管理,卫生消毒,通风换气等及时进行,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把一切的故障防范于未然,以保证菇的健壮生长。
        白灵菇的调控要点:光照不足,菇体发育受阻,畸形率增加,品质变差,产量大幅度降低。通风不足,菇体变形,柄长盖畸,柄多盖小,产量低,品质残次。通风过度,湿度难以控制,菇体边缘的色泽略微发黄,甚至菇盖起鳞龟裂,而失去了菇体的青壮挺拔的长势。湿度不够,菇体易发干变萎,甚至发黄,发黄后再加湿,易感染细菌病害,因此要注意干湿差不可太大。如果湿度好,供氧足,则菇体油光发亮而青壮挺拔,产量高质量好。如温度过高,则菇体软、菇质松,不易保鲜,呈漏斗形状,品质差且口味也差,商品价值低。
        上述所说的调控,在设施不很支持的条件下,只能以减少密度来缓和。密度减少,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变少,可减少通风,通风少,湿度就易保持,建议在通风的同时配合加湿,效果则更好。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