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冀宏

    边银丙

    谢宝贵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秸秆栽培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1-03-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栽培场地与设施
    栽培场地选在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水源充足、利于控温控湿、便于通风排水的地方。可采用简易大棚、弓棚、露地荫棚及林间地菌畦栽培。搭建墙式栽培的弓棚,棚弓边高3m,棚顶中心高4m、宽8m~9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为20m~25m。用竹杆、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棚顶上层为秸草、中层遮阳网、下层塑料薄膜,棚四周外层用遮阳网,内层用薄膜,以便隔热和调节光线。在向阳方向需要使用遮阳网,以调节直射阳光。在耳棚顶部需每隔3m开一个50cm×50cm的通气窗。在耳棚内,按长度方向,设2列床架,中间留1m~1.5m通道,床架按耳棚宽度方向横向排列。床架长3.5m左右,宽1m,高2.1m,全架分4层,底层离地10cm,每层间隔50cm,床架行间相距0.8m~1m。
    2.栽培季节
    12月至翌年2月份制袋,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耳。
    3.品种选用及菌种质量要求
    (1)品种选用
    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耳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毛木耳品种,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类型品种。引进新菌株需通过出耳试验,观察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
    菌种质量要求
    毛木耳优良菌种正面外观洁白、纤细、呈绒毛状、平贴培养基生长、均匀、平整、无角变,菌落边缘整齐,变色均匀,无杂菌菌落;斜面背面外观培养基不干缩。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4.原辅材料
    (1)主辅原料
    栽培毛木耳可利用的作物秸秆类原料有:玉米芯、棉秆、花生茎蔓、豆秸、玉米秸、小麦秸、稻草、棉籽壳等,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用其秸秆作毛木耳栽培原料的作物,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新鲜棉秆粉经发酵后使用,粉碎粒度为0.2cm~0.3cm。其它秸秆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d~3d,粉碎,过筛(粒度0.3cm~0.5cm)。
    (2)用水管理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耳管理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喷水中不能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3)培养料添加剂
    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5.培养料配方和制袋
    (1)培养料推荐配方
    配方1:玉米芯粉56%,棉籽壳30%,麦麸12%,石膏粉1.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3%;
    配方2:棉秆粉75%,麦麸或大米糠18%,玉米粉5%,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1%;
    配方3:花生茎蔓粉53%,棉籽壳22%,麦麸15%,棉饼粉5%,玉米粉4%,石膏粉1%;<br>
    配方4:小麦秸(或稻草)粉50%,阔叶树木屑21.5%,麦麸或大米糠20%,玉米粉6%,石膏粉1.2%,轻质碳酸钙1%,尿素0.3%;
    配方5:棉籽壳45%,豆秸粉25%,玉米秸粉20%,麦麸8%,石膏粉1%,糖1%。
    以上配方料水比为1∶1.5左右,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65%。
    (2)拌料
    拌料时先干拌、后湿拌,拌混均匀,培养料拌匀后堆闷2h。装袋前,再翻拌一次。
    (3)装袋
    塑料袋可选用聚丙烯膜袋,袋的厚度为0.04mm~0.05mm,长33cm,折宽17cm。每袋装干料450g左右,一端折角封口,另一端为接种端,菌墙出耳方式为两端接种,装料松紧适度,端部平整。<br>
    (4)灭菌
    在0.15MPa压力下灭菌2.5h或100℃常压灭菌12h。灭菌时,压力上升的速度和排气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损坏塑料袋。
    (5)接种
    灭菌后将菌袋移出自然冷却至35℃以下,及时在接种箱(室)内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接入菌种10g左右。
    (6)发菌管理
    ① 培养室要求
    接种后的菌袋放到培养室或大棚培养。发菌培养室清洁、避光、冬暖夏凉、易于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在放菌袋前,对内壁进行石灰水粉刷,地面撒石灰粉。在培养室地面上用砖排建墙基,把菌袋按“井”字型交错堆叠起来,每堆7~8层,或将接种后的菌袋堆成墙式。
    ② 发菌条件管理
    接种后5d~7d,袋内温度以30℃~35℃为宜,使菌丝在适宜温度下加快萌发。一般发菌15d以后,袋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在发菌期的前20d主要进行遮光、控温管理。发菌20d以后,袋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并注意通风换气。在培养后期,控制袋内温度在23℃~25℃。控制培养室内光照接近黑暗,要求空气畅通,每天开门窗通风10min~20min。
    6.出耳期管理
    (1)发满菌至出耳管理
    如栽培较早,菌袋发满菌后,可让菌袋在20℃(袋内温度)条件下继续成熟培养,不能受低温冷害,也不能在不适宜耳蕾分化的环境温度下提早出耳。至4月上旬,当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可开始排袋、割口、促蕾操作,耳蕾分化形成后,可在18℃~30℃环境温度条件下出耳管理。
    (2)出耳方式
    ① 墙式出耳
    将地面整平,铺3cm厚的河沙,用砖砌成墙基,在棚内遍洒5%石灰水消毒。然后将菌袋依次堆放在墙基上,共堆10~12层,墙间距90cm,墙顶用不透光材料覆盖。堆墙后在菌袋两端用消毒针扎微孔,每面约30个,以增加氧气供应。菌墙两侧在通氧和光诱导作用下,7d左右即出现耳芽,出现耳芽后及时解开袋口,进行出耳管理。
    ② 吊袋出耳
    室外吊袋出耳可选择房前屋后空地搭建荫棚,如有林荫地则更理想,荫棚靠近水源、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且远离污染源。一般100m2可吊挂6000~7000袋,棚高2m~2.5m,先在四周竖好立柱,深埋30cm~50cm,中间根据荫棚的长宽和横木的长度适当增设立柱,上用遮阳网或秸秆等覆盖。荫棚的四周用草帘、秸秆等围严加网,达到遮荫、保湿、保温、御寒以及阻止动物入侵的目的,棚内保持一定光照和新鲜空气。
    ③ 林地出耳
    在速生杨林、板栗林等行间空地整畦,畦面稍低于地面,菌畦整平后撒一层石灰粉,灌浇一次大水,待水渗下后再晾2d~3d,在畦面上铺湿河砂1cm~2cm,撒上一层石灰粉,上面铺草帘、编织膜或地膜,再喷一遍0.2%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菌袋口平整剪下,然后倒置于畦床上,袋与袋之间留约10cm的袋距,均匀直立排列在菌畦内,每m2摆袋约20个,上面盖草帘,用喷雾器喷水保湿。而露地出耳菌畦根据气候常用塑料小拱棚或遮阳网保湿。
    (3)出耳管理
    ① 耳芽发生期
    若采取吊袋式或层架、畦床立栽出耳,提前进行割口开袋处理。开口前给予可见光刺激5d~7d,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菌袋外表消毒,用消毒过的刀片,在塑料袋周围均匀开“V”字形口,一般每袋开10个以上,大小为1.5cm×1.5cm,开口时不要损伤菌丝,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错开。
    开口后到出耳芽期间,管理措施主要是:增加光照,以促进耳基形成;温度控制在20℃以上;开袋后3d~5d,开口处料面有气生菌丝形成,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以促进耳基分化;开口后7d~10d,开口处产生许多小黑点,并逐渐长大连接,封住割口,形成耳芽,轻度空间喷雾和地面喷水保湿。
    ② 耳片伸展期
    控制耳棚温度在24℃~30℃。注意补水和通气。耳片小时少喷水,每天早晚喷雾1~2次即可,喷水保持勤、轻、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在耳片较大时,特别是中后期应多喷水,保持湿度在85%~95%。采用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使耳片生长期适当延长,保持耳片湿润不滴水为度。当耳片长至5cm左右,可停水5d~7d,使耳片边缘干燥,以增加耳片厚度,然后再加大喷水量,使耳片增厚。喷水时结合通风,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通风量,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和流通。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整个栽培出耳场控制光照强度1000lx~1500lx,使耳片肥厚、色泽黑、品质好。
    7.采收与加工
    适时采收。当毛色已转白、耳片颜色转淡并充分舒展、边缘开始弯曲时即可采摘。采收前7d~10d,减少喷水,使毛色转白;采收前3d~5d停水。采收时防止带料。出耳整齐的一次性全袋采收;出耳不整齐可采大留小。每潮采收后用刀尖轻轻挖出耳基,或采收时轻轻将耳片连同耳基一起采下,采下的毛木耳及时把耳蒂剪除干净。整个生育期共可采收5~6潮耳。鲜耳透冷包装、冷链运输销售,不得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鲜耳。毛木耳加工以干制为主,干制的材料和方法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8.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毛木耳产品农药残留和其它有害物质不超标。
    (2)主要防治对象
    主要污染杂菌为木霉、青霉、毛霉、脉孢霉、曲霉等;主要病害有红耳病、流耳、烂耳、泡囊耳、线虫病、畸形耳;主要虫害有菌蚊、瘿蚊、菌蝇、跳虫,以及菌螨、蛞蝓、蜗牛等。
    (3)防治方法
    ① 绿色木霉、青霉
    培养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把好菌袋灭菌关,接种室、耳房消毒灭菌工作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接种用的母种原种栽培种进入接种室(箱)前,外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双手用75%乙醇消毒,种瓶口用乙醇火焰烧烤;培养室内保持清洁和空气清新,调控好温度和湿度;菌袋发生绿霉菌,用饱和石灰水涂抹或喷洒、注射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30%百·福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移到另室单独培养。
    ② 脉孢霉
    在菌种制作和栽培的各个环节中,搞好接种室、培养室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作培养料,装袋、运袋时应细心,防止刺破料袋,灭菌时防止棉塞受潮;对培养室表面、墙壁、培养架等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菌袋制作和培养时避开闷热、潮湿的梅雨天气;对局部污染的菌袋,及时滴上柴油,然后用薄膜包扎,或用棉花团蘸柴油塞入破口处或涂于袋口,使霉层死亡,或用石炭酸和乙醇混合涂抹患处。若污染严重,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切忌乱扔,防止分生孢子借气流、水流再次扩散侵染;把培养温度降到22℃以下,能有效地抑制其生长。
    ③ 曲霉
    搞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废物,杜绝污染源;培养料灭菌彻底;发生污染时,将菌袋清出隔离培养,同时加强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污染严重时,可喷洒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丙酸钙500倍液。
    ④ 流耳、烂耳
    通风控湿,增加光照,合理喷水,调节适宜温度。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后期,防止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使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及时采收;若发现虫害流耳,可用50g/L氟虫腈悬浮剂2000倍液喷于覆盖报纸表面;细菌引起的烂耳,可用农用链霉素药液喷于覆盖报纸表面,不要将药物直接喷在耳片上;在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吐出的“黄水珠”或“棕黑色水珠”,用消毒棉花球及时吸干;发生烂耳时,用锋利的小刀将烂耳刮去,烂耳处喷1%醋酸、0.2%过氧乙酸或0.1%高锰酸钾溶液。
    ⑤菌蚊、瘿蚊
    耳场清洁,周围环境定期喷洒50g/L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消灭虫源;采用酒槽或糖醋液放在盘中,倒入少量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药液诱杀成虫,同时,每隔5d在耳棚墙壁上喷1次50g/L氟虫腈悬浮剂2000倍液,可防除幼虫;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可防治菌蚊、瘿蚊。
    ⑥线虫
    保持管理用水的水质干净;耳房使用前彻底消毒,保持清洁,地面不积水,及时清除残留废料和烂耳;用5%食盐水、1%的氨水或0.2%过氧乙酸、0.1%碘化钾溶液喷施防治线虫。(来源:山东省食用菌技术创新网) 

    秸秆栽培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栽培场地与设施栽培场地选在地势平坦、向阳避风、水源...

    2021-03-12 11:14:00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