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田茂琳

    孙振福

    陈文杰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如何使黑木耳增产?菌袋培养的3项技术可供种植户参考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种植户栽培黑木耳,把营养料装袋,经过消毒以后,就要对菌袋进行培养,促进菌丝生长,尽快长出子实体。菌袋培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种植户一般都会规划一间专业的培养室,如投资成本有限,也可在大棚里培养,但环境要达到菌丝生长的要求。
    菌袋拉进培养室之前,先要做好清洁,用硫黄熏蒸2天,并在墙壁粉刷生石灰进行消毒,培养室要有遮蔽光线的措施,光线太强会刺激菌丝的生长,湿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产生污染。
    一、菌袋的培养方式
    1、室内培养:利用室内培养,要有保温和通风的设施才能达到要求,先用材料制作放菌袋的架子,高度可根据培养室的高度来定,一般是3~4层,每一层高45~50厘米。把培养室的窗户用帘子盖上,再把消毒后的菌袋放在架子上面摆放整齐,每一层架子上可以摆放4~5层,两排之间要保持10厘米的距离,以便通风透气,60平方的面积可以摆放4000~6000袋。室内保持黑暗的环境,在架子上面要挂温、湿度计用来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当菌丝吃料达到1/3时,把打开培养室的通风设施,将以前紧密摆放的菌袋拉开1厘米间隔开来,室温保持在25度以下。此时,菌袋的菌丝处在生长期,里面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温度也要比室温高出几度,用手摸菌袋的外面就有明显感觉。如果菌袋内的温度超过了35度,就有可能出现“烧菌”的问题,菌丝也会出现伤亡,不长子实体,种植户需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2、室外培养:采取室外养菌的方法,成本比较低,适合小规模的种植户,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耳量没有室内培养的高,而且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实现全年栽培。室外培养首先要参考出耳的时间,根据当时的温度来评估是否合适。一般到了谷雨节气前后,气温回升以后才能在室外搭棚养菌。时间安排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东北一些地区,到了夏天的季节,才能在室外搭棚培养菌袋,养菌的时间根据出耳时所需的温度来定,一般是在出耳前的40~50天就要养菌。
    选择在秋季出耳上市销售,就可用室外培养的方式来培养菌袋,但是大棚里的温度要控制好,不能超过28度,以免棚内的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受到限制,影响黑木耳的品质。在春季采取室外培养,大棚外面要盖一层塑料布或毛毡,以提高棚内的温度,缩短养菌的时间。
    室外培养菌袋的操作步骤: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地面不能有积水,保持通风、光照较好的条件,以利于棚内增温,如果是夏天搭建培养棚,就要选择遮阴的地段或人工搭建遮阴棚,防止高温对菌丝生长不利。大棚规划好以后,就可以建床,在南北顺坡的方向建造养菌床有利于排水,长度根据大棚的面积来定,宽度在1~1.2米,每个养菌床之间保持55~60厘米的通道,床要比通道高出6~8厘米,以保证干燥的环境。根据养菌床的宽度,要编一些草帘盖在养菌床上,起到遮阴保湿的作用,让菌丝尽快能够长出黑木耳。
    小窍门:菌袋摆放到养菌床上,要盖上草帘,草帘的两边要长一些,接触到地面才能够挡住光线,当棚内的气温比较低时,草帘上面要盖一层薄膜,上面放一些石块压住,下面还要用土压严。菌袋刚进培养棚时是菌丝生长的初期,对温度比较敏感,主要是加强温度管理,菌袋里面的氧气足够满足菌丝生长需求,这个阶段棚内可以不用大通风。
    二、大规模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就要用标准化的培养室来培养
    1、标准化培养室的要求:要建造标准化的培养室,投资成本比较大,室内要有温度、通风的控制系统。为转运或查看菌种的生长情况,可以买一些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筐来放菌袋。接种时,可直接放在塑料筐内,摆放到栈板上,后面直接用叉车就可把栈板转运到培养室。一般一个栈板上可以放8~10层塑料筐,菌袋放在框筐,减少了感染的机会,也有利于菌丝生长。标准化培养室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养菌前期温度较高,之后再慢慢降低,第一周的时间保持24~26度,第二、三周20~24度,第四周16~20度。
    2、菌袋培养的要求:在养菌开始的4~7天,室内的温度保持24~26度,湿度为40%~60%,菌袋里面长出菌丝以后,要开启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可促进菌丝吃料,加快生长速度,改善菌袋的环境,避免产生杂菌。到了中后期,菌丝已经长到菌袋1/3的位置时,室内的温度不要超过26度,最低不能低于18度,监测的温度要以最下层或第二层的菌袋为准,当上层与下层的温差较大时,就要开启温控系统进行调节,为保证菌丝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氧气,可以不定时通风15分钟左右。
    3、养菌:在标准化的培养室培养30~40天后,菌丝长到菌袋4/5的位置时,就可以搬到室外环境准备出耳的相关工作,室外的温度在14~20度这个区间比较合适,只有在低温的环境下,菌丝经过光照的刺激,就可以形成耳基。在养菌过程中,不能拿菌袋的袋口,捏到颈圈封口的位置就容易导致变形。正确的方法是用双手托住菌袋,进行转移或检查,若发现有的菌袋已经污染,应隔离出来单独放在通风的环境,进行灭菌处理,如果菌袋里面的营养料已经发臭,要立即深埋处理,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三、菌袋在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异常问题,种植户要避免这些问题造成损失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在给菌袋灭菌消毒时,锅炉温度不够或是灭菌时间没有达到要求,培养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就没有彻底杀灭。菌种接入到营养料以后,刚开始还不会影响菌丝发育,随着时间延长,没有被杀灭的微生物开始繁殖,菌袋里的有益菌受到这些杂菌的影响就会停止生长,此时打开菌袋,可闻到一股酸臭味。在前期对菌袋灭菌时,要根据设备的要求规范操作,用正确的灭菌方法彻底杀灭营养料中的病原微生物。
    2、菌丝培养温度过高:菌袋在培养期间,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生长期间温度过高,会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菌袋里会出现一些黄色的印记,此时就要打开菌袋,闻一下培养料的气味是否正常,如没有异味,还算不严重,把温度降低,经2~3天以后,菌丝又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再把菌袋密封起来。
    3、通风不良:黑木耳属好氧型菌,如菌袋在培养环境堆放过密,菌丝生长出来以后就会影响通风的效果,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下,容易导致菌袋潮湿,里面的培养料水分含量增加,菌丝就会生长偏弱或停止生长。尤其是在冬天培养菌袋时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在兼顾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环境的通风。
    四、菌袋培养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
    培养菌丝期间,一些种植户会经常给菌袋进行消毒,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只要前期在灭菌的时候规范操作,菌袋没有发生破损,一般就不会发生污染而长出杂菌,反复用药物消毒会伤害到菌丝,也达不到无公害的要求,而且还要一定的成本支出,百害而无一利。夏季在养菌时如发现了菌袋污染,只要培养料没有发臭,就不用丢弃,可经过灭菌以后再重新接种,以减少经济损失。在给培养室调节温度时,可考虑不同位置温度的差异,在里面安装换气扇,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均匀,也可以节约一些费用。
    (来源:农事随谈)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