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食用菌工厂化循环利用高效益日产杏鲍菇13吨

    发布日期:2012-04-12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这正是食用菌的独特产业优势,也正日益成为我省农业领域投资热点。一时间,“新资本务菌”成为热潮,一些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厂房,依靠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使小小的蘑菇伞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领了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那么,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到底是怎么做的?又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记者日前来到青岛利生源食用菌有限公司,实地探访了我省目前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工厂。

      现代化的厂房,微电脑控制的恒温全天候培养室,工厂化种植的菇房,科学合理的管理……位于胶州市张应镇大朱戈工业园的青岛利生源食用菌公司,是许利生和他的朋友们投资兴办的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这些厂房全是杏鲍菇,现在每天出13吨鲜菇,每天出菇时都有来自青岛、济南等大城市的车辆过来拉货,市场很大,现在的产量根本不够卖的。”4月5日,在位于胶州市张应镇的青岛利生源食用菌公司,总经理许利生告诉记者,这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厂房占地300余亩,从东到西数百米长的高大的标准车间被绿地围绕着,整齐划一的菇房集控温、调湿、换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一派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新鲜场面。

      临近中午正值杏鲍菇收割时间,厂房外运送货物的区域停满了各种小货车,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往车上抬“新鲜出炉”的杏鲍菇。记者随许利生走进车间,里面空气湿润清新,温度怡人,干净整洁,一台台大型冷气机正往厂房里灌冷风。能承载3万袋杏鲍菇的车间内,一排排整齐的植菇架里生长着密密麻麻、状如鸡腿的乳白色的杏鲍菇。

      据介绍,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要经过填料、消毒、植菌、培育等多个工序。“我们还有一个5000头里岔黑猪的养殖基地,全是用自然养猪法饲养。培育杏鲍菇的原料就来自猪场内所用的垫料,里面富含有机氮及植物纤维,这正是杏鲍菇最为喜欢的上等"美食"。”许利生说,“用这种基质生产的杏鲍菇,不用化肥增氮,菌种生长快速而且营养更加丰富。”

      在整个工厂,无论是拌料、装袋、灭活、接种,还是发菌期的温度、湿度、通风,所有的前期环节都可以按照工业生产的量化管理来进行。“根据种植的时间不同,各车间内的温度和光照也不同。”许利生说,这里共有三十多间这样的养菌车间,每天产出13吨杏鲍菇,每公斤售价在20元左右,仍然供不应求。

      在一个待采集的杏鲍菇种植车间里,记者看到每个菌袋里都长出两三支菇柱,长成后的杏鲍菇最长能有30多厘米,每个菇柱有手腕般粗细。收割完毕后杏鲍菇会被送到加工车间,在这里工人将对菇的外形进行修整、包装,接着通过物流送往青岛、济南等地区。“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实现了周年生产,所以每天都是采收季节。”

      “国外的杏鲍菇生产早已实现现代化。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现在已投资2千多元,车间内全部通过人工控制生产工艺条件,采用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不但创新了食用菌的生产方式,而且还克服了食用菌生产上受季节限制的矛盾,完全能实现全年的均衡供应。”对这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总经理许利生很是自豪,“菌种投放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采收,每天投放3万袋菌种,一年可采收鲜菇约5000吨,目前在各超市供不应求,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许利生说,“这两天还要去成武县考察,准备在那里建个分厂,到秋天扩大规模,10月份时产量就能达到26吨了。”

      在拌料车间,许利生介绍了工厂化生产的详细过程:杏鲍菇最初在试管中孕育,长出菌丝后要移入到特殊加工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由木屑、玉米秆、玉米芯、玉米粉、豆粕等原料组成的培养料盛放在特殊材质的塑料袋中,并放入123℃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杀毒6.5个小时,之后将塑料袋冷却至20℃左右,再放入养菌室。每个塑料袋中的菌丝需要在这里生长35天左右。记者在其中一个养菌室内看到,杏鲍菇“破土”时像小水珠一样,之后便开始慢慢生长。

      前来参观的食用菌专家王广来告诉记者,适宜的温度对杏鲍菇的生产很关键,光照刺激则是促使菌丝扭结形成菇蕾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提供光照刺激的时间必须要恰到好处,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菇蕾萌发的速度,所以,这就需要及时读懂杏鲍菇在关键时刻发出的信号。“可以说从出现水珠的这一天开始,菌丝就可以每天享受9到10个小时的灯光浴了,这样能提高它的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快、管理要求高,这就要求种菇人必须有好的技术,投入大量的精力。现在许利生几乎天天在基地里泡着,不敢掉以轻心,“我们的技术人员都是在福建漳州培训的,最初种植的杏鲍菇菌种也是来自福建漳州,菌种进入山东后经过了本土化处理,现在使用的菌种都已经是本地产的了。”许利生告诉记者,与其它蘑菇不一样,杏鲍菇的培育有一定难度。“它有一个特点,如果出现问题只能在最后出菇时发现,这就导致如果前期培育有任何疏忽,到出菇出现问题,整批杏鲍菇就全部废掉了,这会带来很大损失,多的可达上百万。”许利生说,“据我们了解,省内有一些杏鲍菇企业关门停业,就是因为损失过大导致入不敷出。”

      记者发现在收割杏鲍菇后,曾经“立功”的培养基及塑料袋成了废品。“下半年还要再上一个每天装6万袋的项目,总产量能达到26吨,产生的菇渣等废料会更多。为了实现循环使用,这些菇渣及塑料袋将进行焚烧用于取暖,我们自己用一部分,其余的供一些电厂做燃料,还有一部分卖给村民喂猪或作为养猪发酵床使用。目前我们也正在尝试,将杏鲍菇剩下的菇渣培植平菇。”许利生说,为了让废料燃烧更充分,公司还专门从南方定做了一个锅炉,每天高温消毒时能烧1吨多废料,这比烧碳每天要节约1000多元。“用猪的垫料做基质,废料再用于生产加热或再回到养猪场做饲料和垫料,这样的有机循环链条,不仅把农民弃之不用的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而且以生态绿色的方式实现了多个产业的互利共赢,让我们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了较高的经济收益。”许利生说。(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