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农产品营销的浙江道路(下)

    发布时间:2009-11-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浙江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由此出发,浙江农业形成了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生产格局,也造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步履艰难。其它省份可以通过规模化带动和解决市场化、品牌化、组织化等一系列问题,但浙江显然无此条件。

      但今天,随着农产品营销理念的普及和深入,浙江农业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认为,营销理念的进入,犹如添加剂,让整个浙江的传统农业产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在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组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农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孙景淼用一句话概括这种裂变,就是传统的生产性农业开始向现代的经营性农业逐步递进。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所在,也是浙江农业实施战略转型的目标所在。

      从一个市场的开张看农业如何升级

      2007年12月21日,浙江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在仙居开张营业。

      许多人担忧:仙居远离大都市,经济欠发达,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强劲的消费群体,专卖市场靠什么维系?

      但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沈西红很有信心:“我把自己当作是仙居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用企业化思维运作仙居的绿色战略。”

      仙居地处浙西南山区,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时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尤为关注,这正好为仙居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自有基础。

      但作为一个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农业局长,沈西红并没有将“绿色”这一概念仅仅停留在基地建设上,而是在县里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与基地配套的“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在市场入口处,公告栏内张贴着农技员的大幅照片,照片下面,则清楚地列出该农技员直接挂钩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市场用这种办法告诉消费者,这里的所有产品都有人专门负责。

      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具备“身份证”。市场里配有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消费者如有疑惑,只要把编码拿到电脑前一扫瞄,该农产品的生产者、产地以及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用药,用了何种药……所有的信息一览无遗。

      市场由此一炮走红。不仅本地的机关、学校、企业食堂都从这里进货,连上海、杭州等地的超市、经销商都慕名而来。“专卖市场”签订的配送协议就达2000万元。仙居的绿色稻米从每公斤1.8元涨到了3元;土猪肉的价格每斤比原来高出了2元……

      沈西红说,在许多地方为农产品“卖难”发愁的时候,仙居农民不是怕种出来卖不掉,而是愁来不及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变化是,仙居的生态优势由此转化成经济优势,仙居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显著提升,“仙居农业”的品牌也由此声名远播。

      从一个品牌的建设看产业如何做强

      嵊州茶叶无论在浙江还是在全国都享有盛誉。一是规模大:茶园面积25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二是与农民关联度高:全市有20多万人涉茶;三是出口量大:年出口6万吨,占全球珠茶出口量的60%。

      嵊州茶叶虽然基础扎实,实力强大,却也有未愈的“心病”,这就是“越乡龙井”的品牌在市场上一直步履蹒跚,难有起色。隔壁的新昌,每年要策划大型活动,“大佛龙井”由此知名度节节攀升;诸暨的“绿剑”,虽是企业品牌,但有当地政府全力支持,因此也是来势咄咄逼人。

      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品牌的引领。2008年,嵊州花费150万元,从企业手里收回“越乡龙井”。

      为了运作好这一区域品牌,市里专门成立了“茶叶品牌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三名正式工作人员,计划3到5年内落实专项资金1500万元,实施“品质提升,市场拓展,龙头带动”三大工程。随后,嵊州委托专业机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越乡龙井”品牌规划方案》。

      1500万元的投入,在任何地方都不是小数目;专门就茶叶品牌建设作出规划,这在全国也是十分少见。最耐人寻味的是,嵊州茶叶机构和人员的变动:原来林业局的茶叶科,只保留了一名技术人员,而新建的“品牌办”,一下子配备了三名专业人员。这一变动和调整,说明了嵊州茶叶产业的发展重心已经从生产为主转向了营销为主。

      嵊州的计划是,先通过修订生产技术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追踪体系,做好品质提升工作;接着拓展市场,将“越剧”和“越乡龙井”相结合,在北京和杭州等地开设茶楼,开设专卖店,形成比较完整的全球销售网络;最后,培育一批龙头,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紧密性产业链。

      嵊州市副市长郑法根认为,嵊州茶叶以前走的是一条做“大”的道路,现在探索的则是做“强”的方法。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让嵊州茶叶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从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及时转向内在竞争力的提升。

      从一个家庭农场的变迁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

      农产品营销,为浙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业主体的成长带来契机。以千家万户小农经济为主的粗放经营开始渐行渐远,现代农业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面貌则日渐清晰。

      对于营销促成的这种变革,杭州舒兰农场体会最深。

      舒兰农场位于萧山境内,有12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目前是浙江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尚舒兰”商标为杭州市著名商标。

      据农场主尚舒兰介绍,这里原是杭州湾河口滩涂围垦区,十多年前,她从河南来此承包土地搞农业,当时主要是种粮食和棉花,投售给国家。一年到头忙里忙外,到了年终所剩无几。农场根本谈不上发展。

      后来,农场跟外贸出口单位挂钩,改种蔬菜。原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出口量小,剩下大部分蔬菜还是要通过农贸市场销售。结果不是卖不掉,就是卖不起价,平时赚了点利润,最后都倒贴进去。当时农场已经有无公害基地认证,有出口蔬菜的生产标准,产品也有自己的商标,但看到价格像过山车,最后有心发展也被吓了回去。

      5年前,在农业厅帮助下,农场与省内最大的超市??世纪联华集团签订了产销对接合同,农场生产的农产品随即进入了全省180多家超市门店,由于双方配合默契,生意越做越大。

      尚舒兰认为,办家庭农场,种粮棉,只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改种蔬菜,路子是走对了,但如果还是通过传统的农贸市场销售,实际上是跟一家一户的农民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家庭农场的优势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因为经营成本高,竞争不过普通农民,路子同样是越走越窄。

      这位经过十多年摸爬滚打的女人,现在深信一点:“市场就是市场,不要说你有多大规模,有多少认证,没有销路,到头来统统都是自讨苦吃。只有先把营销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这个化,那个化。”

      如今,舒兰农场的发展十分稳健,每天配送的蔬菜达到3?5吨,每年的采购金额达到600多万元,农场的规模也发展到了1200亩。

      在浙江,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已倡导并推行了许多年,但实际效果却一直难尽人意。推行易,反弹多。其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现代农业的营销体系为基础,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渠道作支撑。尽管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前景也十分诱人,但最终成为“无本之木”,“纸上蓝图”。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土地的平均流转率不到20%,而浙江土地的平均流转率则达到28%,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一些地方如慈溪市的土地流转率更是高达58.3%。这种变化折射出:因为营销所发挥的由浅入深的作用,困扰浙江农业多年的小农经营正在走向终结,而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迈步走来。(柯丽生 蒋文龙 张道生)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