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中毒及预防

    发布时间:2009-08-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蘑菇也称蕈类,属真菌植物,其味道好、营养高,是我国城乡广大群众经常食用的植物性食物。有些野蘑菇有毒,吃了以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称为毒蘑菇中毒。我国有毒蘑菇约100种,据资料记载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它们是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极易发生误食中毒。近十几年来,我市共发生毒蘑菇中毒24起,造成100多人中毒,其中死亡3人,病死率为2.6%。

     

      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呈散发性,大多由于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的毒蘑菇,缺乏识别经验而误食中毒。毒蘑菇中的毒素比较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几种毒蘑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也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各异。毒蘑菇毒素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或者把毒蘑菇晒干,都不能把毒素去掉,成人进食50克极毒蘑菇可致中毒死亡。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有的仅10分钟,不同的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不同,一般早期中毒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继而进入无明显症状的假愈期,轻、中度中毒病人由此可进入恢复期;重度中毒病人则进入肝肾损害期,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水肿、少尿、尿闭等,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殊疗法,故病死率较高。

     

      当前,气温高、雨水多,是毒蘑菇生长旺季和采摘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不要贸然采摘食用;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有些毒蘑菇中的毒素与乙醇反应会加重中毒,故进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一旦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应立即先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处理,并尽快送医院救治,同时向当地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报告。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