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茸简介

    发布时间:2017-08-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白桦茸,别名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即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北欧、日本北海道、朝鲜、中国北部的黑龙江、吉林长白山等处。
        该真菌活性极强,会不断吸取桦树养分,大约10~15年之后会把桦树的精髓吸收殆尽,使白桦树枯死。
        白桦茸为不孕子实体近球形或不定形块状。直径7~36cm,表面坚硬,黄褐色至黑色,有明显凹凸不平开裂的小块。菌肉黄褐色,菌丝为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淡黄色,有隔,无锁状联合,直径4~6μm。骨架菌丝为刚毛状菌丝,黄褐色,直径5~6μm,难发现子实体。菌肉组织由褐色刚毛状菌丝和淡黄色生殖菌丝组成,厚壁,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坏纹,明亮淡黄褐色,刚毛体暗褐色。
        白桦茸对寄主的选择性很强,主要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日本(北海道)等。
        白桦茸母种菌丝适应性较强,在一般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以1000ml培养基葡萄糖20g,、黄豆粉10g、磷酸氢钾1g、硫酸镁0.5g,pH自然时最佳,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颜色正。实际生产中白桦茸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以玉米粒培养基为最好,玉米粒培养基制作简单、方便、但容易老化,不易贮存,应现制现用。白桦茸菌核人工栽培培养料不同配方对白桦茸菌核产量不同。菌丝适应性较强,但菌核的形成以桦木屑52%、玉米芯26%、麦麸20%、白糖1%、石膏1%、水分65%为最好,生物学效率达30%。培养基富含糖、氮,可见其菌核有明显喜糖、喜氮的特性。因此,在菌核人工栽培和实际生产中注意培养料的配比,以获得较高的生物学效率。
        近年来,人们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白桦茸做大量研究,但人工驯化栽培方面较少,且重复性较差。在液体深层发酵方面主要集中在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酚类物质研究上。食品加工方面,已被制成饼干、面包、香肠、调味品、饮料、食用色素等。(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