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的历史传说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岁月里,花果山上的群猴没有了依靠,像群没了娘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一对年轻的猴子在没有了欢乐的日子里经常地彼此安慰和照顾,互赠野果、互相抓虱子,一同到溪边饮水,一起在山崖上眺望远方,在他们彼此相望的忧郁眼神中,有了爱的光芒。他们从此不再忧伤,他们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冬天来临了。他们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冬天,他们一点适应准备也没有。过冬的茸毛还没有来得及长出来,大雪已经封山了。满山遍野一片白茫茫,只有还没落干净的树叶在枝头摇摇摆摆,摇摇欲坠。他们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还要逃避虎豹豺狼还有狗熊的追杀,只好躲在树上在瑟瑟的寒风中发抖。他们不忍分离,但是也不能蹲在一棵树上。
        他们苦苦地等待春天的到来,可是他们也渐渐地知道他们过不去这个冬天了。于是,他们选择了两棵相距不远彼此可以相望的柞树作为最后的归宿。这两棵树是他们费心多日找到的,一棵树丫被风刮裂了,另一棵的一枝树枝是枯枝,他们躲在受伤的树丫处,一旦有别的动物跳上来树枝就会折断,把它摔下去。他们两个躲在树上相互凝望,用眼神进行着心灵的交换,他们在寒冷和饥饿中互相守望着,他们在等待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森林里的希望中慢慢地冷下去、冷下去,化作满天的雪花弥漫在兴安岭大森林的空气里、泥土中。他们永远地去了,他们却又永远的回来了。他们采集天地灵气变作猴头菇回来了。在兴安岭的大森林里,他们依然相依相伴成对出现,那聪明、智慧、机灵的猴头在林间成双成对、时隐时现。多于栎等阔叶树立木上或腐木上、特别是柞树上栖息,且常蹲于立木受伤处,少停顿于倒木。
        乾隆皇帝与猴头肴
        乾隆日常用膳的食单里,每天都要有猴头肴 乾隆时期的御膳风味,主要与乾隆本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从清宫膳食档案中乾隆的日常食单来看,有满菜,也有汉菜;有北方风味,也有江南风味。但不管它什么风味,都必须用上猴头菜。《乾隆四十四年五月节次照常膳底挡》中记载的乾隆日常用膳的食单里,每天都要有猴头肴。
        据史料记载,乾隆南巡期间曾到常州,天已午时,常州府已备好宴席恭候,酒席丰盛,唯一没有猴头菜肴,于是乾隆帝便令御厨速做一道猴头菜肴奉上。乾隆对众臣称∶“猴头殊可口,胜燕窝熊掌万万矣,长食轻身延年。”在他执政期间,东寻盛京,朝圣曲阜,南游苏扬,西歇五台,视察京都……所到之处,膳事盛况空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专做猴头肴的御厨带到哪里。有认认为乾隆皇帝的健康长寿、睿智聪慧,和他常食猴头肴有密切关系。
        乾隆曾举办过创始于康熙年间的“千叟宴”,“千叟宴”本来没有猴头肴,由于乾隆喜欢吃猴头,他便口谕“千叟宴”加入猴头肴。据《乾隆膳席》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香山庆贺皇太后七旬圣寿而赐三班九老的筵席;乾隆丙申年(1776年)平定金川,为皇太后幸宁寿宫而赐有功将军及军机大臣的筵席;乾隆壬寅年(1782年)为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竣而赐总栽、总纂、总校、分校等官员的筵席;乾隆五十年(1785年)举国大庆而举行的“千叟宴”等都有猴头肴。
    此外,在乾隆时期,是避暑山庄的全盛时期。无论从其营造规模和庄中活动来看,都是最活跃的。乾隆在避暑山庄时,因各处游乐,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他常吃的食品主要有烤鹿、烤豹肉、熏锥、熏兔等野味,也常吃鸭、鸡、鸡蛋、猪肉、羊肉等制成的菜。但他最喜爱吃的就是猴头肴。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和阿哥们在53天中,每日平均食羊27只多、56斤猴头。还经常在筵席时,把猴头赏给外国使节或蒙古王公。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